陌生化视域下对《天净沙·秋思》教学的再思考
作者:张帅 吴雪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8期排除的近义词
    张帅 吴雪
      内容摘要:作为一首借秋景抒悲情的抒情小令,《天净沙·秋思》历来被视为艺术经典,在当代也被收录于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面对《天净沙·秋思》这一经典文本,语文教学多以依托文本调动学生感受秋天苍凉萧索之景、体悟诗人羁旅天涯之悲为教学重点,本文基于陌生化理论视角,以延长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领悟过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思考为主要目的,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拓展教学思路。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陌生化理论 教学秋思 陌生化理论 教学 
      关于《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所作;一说为“始见于宋末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载北方沙漠词三首之一,作者失考”。[1]相形之下,其在文学上的艺术价值显得不容置疑:元代文学家周德清将它誉为“秋思之祖,”[2]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3]来称赞它。这一经典文本也被收录于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如何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发挥文本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麻烦拼音
      一.意象顺序“陌生化”——意象乱序下的《天净沙·秋思》
附件信息      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主张恢复人对原初的陌生感觉,将艺术的魅力以崭新的面貌不断给人以新的审美感受。将在这一理论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种在对教学文本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反常化”手法探索新视角、新思维,以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以期延长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流于浅层的文本解读方法。
诛仙张小凡      《天净沙·秋思》全文仅用了5句28字,便将秋日苍然萧条之悲、游子羁旅天涯之愁跃然纸上。究其原因,无疑要将问题的核心放在作者所运用的意象上。在这首小令中共出现了十二个意象,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断肠人、天涯。作者以这样的顺序呈现了这些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我们将意象的顺序置换,结果会怎样呢?凯仕达跳舞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