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课时目标】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赏析诗句,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师指名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首诗)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的后两首诗歌吧。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读书习惯1.预学展示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课外查后两首诗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任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查的资料有哪些。卢旺达总统
(1)师指名不同学生分享自己查的成果。
(2)师总结整理,最后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师指名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3.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古代时间生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次北固山下》四联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预设 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预设 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三、学习《天净沙·秋思》
1.预学展示
(1)师指名不同学生分享自己查的关于《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2)师总结整理,最后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
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行省属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有杂剧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旅途中,他下了《天净沙·秋思》。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师指名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3.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生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预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十八个字,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笼罩在苍茫暮中的各种事物,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2)《天净沙·秋思》旨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预设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漂泊的游子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楚愁苦之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表达出来,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四、诵读诗歌
师:学完最后的两首诗歌,让我们根据上节课朗读前两首诗歌的经验,一起来反复诵读这两首诗歌。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1)学生按音节兼顾意义的原则,尝试划分这两首诗歌的节奏。
(2)师检查学生的划分成果后明确。
课件出示: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目光如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三读,读出韵律
4.四读,读出情感
《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情感差别。
五、拓展升华,了解手法
师:这四首古代诗歌,诗人都是将眼前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心境结合起来,营造出诗歌独特的氛围,这属于什么特点?结合四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预设 《观沧海》是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的,写的都是一些大的景象,因此场面宏大,体现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达一种壮美、豪迈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寄情于景,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以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切地表现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2.根据《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3.课外搜集有关“胸襟”“抱负”“思乡”的诗句,丰富积累。
【板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