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 |||||||||||||||||||||
教材分析 | 本文的学习重点: 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学习方法是: 自学为主、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 |||||||||||||||||||||
教 与 学 | 札 记 | |||||||||||||||||||||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1.屈原(约前340~前27),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________时期_________国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曾经赞誉《史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表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给加点字注音。 属草稿未定 谗谄之蔽明也 惨怛 谗人间之 帝喾 举类迩 濯淖 皭然 滓 从亲 商於之地 屈匄 靳尚 唐昧 咎 不肖 随属 忠臣之分 被发 渔父 餔其糟 啜其醨 汶汶 温蠖 三、学生对照《精析精练》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并标出难点。 课内探究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博闻强志 2.娴于辞令 3.王甚任之 4.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5.争宠而心害其能 6.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7.屈平属草稿未定 8.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9.屈平不与 10.平伐其功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12.谗谄之蔽明也 13.邪曲之害公也 14.“离骚”者,犹离忧也 15.人穷则反本 16. 疾痛惨怛 17.其文约,其辞微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20.不获世之滋垢 21.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2.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3.厚币委质事楚 2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26.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7.举贤以自佐 2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9.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30.亡其六郡 3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2.顷襄王怒而迁之 33.不凝滞于物 34.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35.何故怀瑾握瑜 3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7.而蒙世之温蠖乎 38.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39.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4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2.适长沙 43.及见贾生吊之 44.又爽然自失矣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濯淖污泥之中 8.厚币委质事楚 9.被发行吟泽畔 1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1.博闻强识 12.使与齐,顾反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1.明道德之广崇 2.蝉蜕于浊秽 3.厚币委质事楚 4.泥而不滓 5.其后楚日以削 6.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颜憔悴 3.形容枯稿 4.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5.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遂绝齐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8.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9.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0.是以见放 11.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六、翻译句子。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5、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七、课文探究 1、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而司马迁作传却融入了大量的议论,这是为什么? 2、试比较屈原与司马迁人生遭遇的异同点。
八、背诵默写第三、十一段。 课堂练习 1.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 亡国破家相随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名属教坊第一部( ) /骨髓,司命之所属( ) 吾属今为之虏矣( ) 神情与苏、黄所不属( ) 2.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其后秦欲伐齐(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此五霸之伐也(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 口诛笔伐( ) 3.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 邪曲之害公也( )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4.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博闻强志( ) 其志洁,其行廉( ) 聊斋志异( ) 项脊轩志( ) 5.闻 博闻强志( ) 忽闻门外虫鸣(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cháng ) (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 课后拓展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何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平阳侯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乃反取酒张坐饮 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有关屈原的材料及在作文中的运用 屈原时期的外交: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以后,努力增加生产,鼓励人民战斗情绪,十年之后,国富民强,连年攻击各国,成为其他六国的严重威胁。由于秦的强大,其他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已不是敌手。于是有一批策士提出了“合纵”的主张,就是从燕到楚,南北六国联合成一条纵线,共同反对西方的秦国。主张合纵的代表人物叫苏秦,前334年,他说动了燕文侯,资助他游说六国,建立起合纵组织。前318年,苏秦约纵六国攻秦,楚怀王曾为纵长,可惜被打败了。与此对立的,秦国也组织一批策士提出了“连横”的主张,就是西方的秦国与东方六国中的某一国家结成联盟,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横线来攻击另一个国家。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前328年,张仪为秦相,推行连横政策,很有成效。屈原生活的战国后期,七国争雄的斗争,基本上就是合纵连横的斗争。 在秦、楚、齐三国中,秦和楚又是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而且秦占优势。所以楚国只有和齐国联合,才能和秦国相对抗。而秦只有破坏了齐楚联盟,才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实现她统一六国的大业。这就是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外交形势;就楚国内政方面来说,要想富国强兵,战胜秦国,就一定要加强法治,限制贵族特权,举贤授能,发展经济实力。屈原提倡变法,反对腐败的贵族统治;主张合纵,坚持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正是从战国七雄争霸的形势出发,符合楚国长远利益的正确方针。 屈原的影响: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大批诗歌,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耻、恢复祖国的决心以极大的鼓舞。对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的作用。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淡化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反而更扩大了屈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于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屈原的名字,将永远保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1961年秋,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屈原的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民间纪念屈原的传说: 楚国的人民十分想念屈原,民间流传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据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棕子来祭祀屈原;赛龙舟则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虽然这些传说都不可靠(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但却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另则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运用方向: 追求真理,执着,坚守理想,热爱祖国,面对挫折,生命的意义(价值),忠诚 | ||||||||||||||||||||||
《屈原列传》教学案
本文发布于:2024-11-23 04:0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 下一篇: 卫青简介
实时天气 2024-11-23 03:51:43发布
北京
-
温度:1℃~14℃
西南风
-
明天多云
9 南风
-
后天多云
9 西南风
-
大后天小雨转多云
6 西北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