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刘贬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
摘 要:《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而对“尊刘贬曹”学术界又大都以为不过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作者对学术界这种看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指出曹、刘究竟谁是正统,封建统治阶级历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因此所谓“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从“尊刘贬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尊刘贬曹”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选择,其思想实质就是反对暴政,热爱民主。
关键词:尊刘贬曹 三国演义 中华民族 选择
一、 什么是“尊刘贬曹”
所谓“尊刘贬曹”,是就作者罗贯中的立场而言的。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把蜀汉刘备作为正统予以赞颂,而把曹操作为奸贼予以贬斥。《三国演义》科学规范的叫法应该叫《三国志演义》,它描写的内容是三国历史。作者题名也很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晋平阳侯陈寿史撰,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个题署除了将陈寿官职弄错之外,其他没什么错误。陈寿只当过平阳侯的“相”,是平阳侯的下属官员,其地位相当于县令,而并不是封的平阳侯。“侯”和侯的
下属官员“相”是两码事。这个题署说明罗贯中所描写的内容之根据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而陈寿的《三国志》是把曹魏当正统的,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按理也应该以曹魏为正统。但是,罗贯中不仅不把曹魏当正统,反而把曹魏当奸贼给予挞伐,而把陈寿《三国志》中称之为“寇”的蜀汉刘备当作正统予以称颂。因此才有作者罗贯中个人主观的“尊”和“贬”的问题,也就是说“尊刘贬曹”是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尊刘贬曹”。当然,罗贯中的“尊刘贬曹”也不是他自己的主观所为,他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长期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尊刘贬曹”思想而已。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仅郭兴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就罗列了以下十种:1.蜀汉争正统说。2.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3.描绘三国各集团斗争说。4.讴歌封建贤才说。5.人才教科书说。6.圣君贤相的理想说。7.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8.宣扬用兵之道说。9.悲剧说。10.反思说。这还是主要的说法。其次要的说法就更多了,用不着都一一罗列出来。尽管对《三国演义》的主题说,学术界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但对《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却都没有异义。而且对“尊刘贬曹”这一基本倾向形成的原因,也大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尊刘贬曹”不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正统思想。那么在当时有没有这么一个正统思想呢?
陈寿的《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而不是以蜀为正统。晋乃由魏“禅让”而来,那么由蜀入晋的陈寿写三国历史,自然要尊魏为正统了。东晋习凿齿著《魏晋春秋》,难道还能为已经沦陷于胡人之手的北方争正统吗?他当然只能为偏居南方的东晋争合法性。以此他批评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思想,而主张以蜀汉为正统。到了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北宋是北周”禅让”的,当然只得坚持北方的正统。所以司马光又不得不否定习凿齿以蜀汉为正统的思想,而恢复北方曹魏的正统地位。到了南宋,朱熹在《通鉴纲目》里又不得不为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寻合法依据,因此他又要与司马光唱对台戏,否定曹魏的正统,恢复蜀汉的正统。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才作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所谓正统、非正统都是由当时的历史情况而定的,都是为自己的主子寻统治合法的借口。这也就是说,在魏、蜀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的问题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思想。既然如此,那么所谓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当然也就只是一句毫无根据的空话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统治阶级一会儿以魏为正统,以蜀为非正统;一会儿又以蜀为正统,以魏为非正统。这样不断地变过去变过来,究竟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历史本身
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我们又如何能机械地说什么“尊刘贬曹”只不过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呢?
三、“尊刘贬曹”思想的形成过程平阳侯
既然所谓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说并不存在,那么“尊刘贬曹”的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社会是丰富复杂的。其思想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之外,应该还有占非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人民的思想。人民始终是被统治的阶级,因此他们的思想都是具有连续性的,不会因改朝换代而随之改变。“尊刘贬曹”就可以说是三国以后广大人民的一贯思想。这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暂且不说刘备,就以刘备集团的二弟关公和军师诸葛亮为例。早在三国当时,人们就对关公的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赞叹不已。关公当阳遇害之后,当阳人民到处都传说关公显灵,对之顶礼膜拜,不久便在当阳玉泉山建起了关庙,烧香敬拜,封之为伽蓝神。唐初拆其庙,不久又重修关庙,董侹并为之作《重修玉泉关庙记》。至宋,人们传说关羽在家乡解州打败了蚩尤,保护了家乡的盐池,宋徽宗为此还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到明、清关羽崇拜达到顶峰,被尊封为武圣, 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公惩恶扬善、显灵护军、保国安民的记录,“史志、笔记无所不载,佛、道、儒三教
无所不传,匹夫匹妇无所不信,穷荒遐裔无所不至,传布之广如大气之充于宇宙,影响之广可谓至矣、大矣!”(荆州三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主题报告:《荆州,关公文化的源头》见2005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荆州与三国演义》)从刘备集团军师诸葛亮来讲,他是司马懿的死对头,可西晋刚统一,便因敬重孔明而封其子诸葛京为官。孔明一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人民的无比敬重及热爱。试问在曹魏或者孙吴领导集团中像关羽、诸葛亮这样广泛受到人民喜爱的人物有没有?没有。不说两个,就连一个、半个也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