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讲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角游戏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都很注重对幼儿开展角游戏。那我们如何对小班角游戏进行观察、指导和讲评呢?
老师首先要观察好孩子进行的游戏才能做更好的指导。角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我们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玩、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别人玩;能和同伴进行交往吗?能不能有礼貌地招待客人?角意识、角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需观察的。观察时,还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的情感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
一、角游戏的特点
1、表征特点
幼儿在游戏中常以动作、语言来扮演角对游戏的动作和情景进行假想会出现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物人和物无定制表征的特点。
表征的实质是幼儿表达意思——表意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
2、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角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3、社会性特点
角游戏既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幼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幼儿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
我和爸爸换角
二、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这是因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身心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时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其游戏行为的水平也高。因此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意义。
1、角规则行为
小班幼儿的玩具和同伴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带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
案例:
游戏初,活动室里有为幼儿精心布置的二个“娃娃家”、一个“小超市”、一个“烧烤店”等,但是每到游戏时间总有许多幼儿发生争抢,不是抢着做“爸爸妈妈”就是抢着做“营业员”。教师经常充当“警察”来调解纠纷。
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明确角标识的材料和游戏材料的数量,强调角分配的规则。为避免争抢,在特定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减少一些,而同类材料在数量上应多一些。因此在游戏发展的中期,教师观察幼儿在各个角区域中,根据角的数量,是否提供了相应的角标识,如爸爸妈妈的围裙、超市营业员的袖套、烧烤店营业员的帽子和围裙等。这样幼儿知道,没有这些装扮的材料,就应该调整选择其他角进行游戏。增强了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行为。
2、装扮代替性行为
小班幼儿替代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瞬间的行为,如何把幼儿无意识的瞬间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持久性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行为、表征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观察、了解、捕捉、挖掘、鼓励、肯定,并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象征行为,使幼儿的象征行为从“瞬间” 到“持久”,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体”,从而使某些材料成为孩子们公认的替代物,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创造。
案例:
冯XX做了娃娃家的爸爸,他先去菜场买菜,然后开始做饭。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事,然后在娃娃家的篮子里来去,没有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去了小医院,拿起一个小药瓶,回到娃娃家继续烧菜,一边烧菜一边把小药瓶往锅子里撒一撒。游戏结束后老师问他:“你刚刚为什么要拿小药瓶往锅子里撒呢?”他告诉老师:“这是粉呀,烧菜的时候要放一点粉,这样烧出来的菜好吃呀!”原来,他把小药瓶当成调味品了。
从该幼儿的游戏行为来看,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知道烧菜要放调味品,并且在不到调味品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努力想办法,了一个小药瓶,把小药瓶当成调味品来放,说明他在游戏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替代行为意识,能寻一个替代品然后继续开展游戏,表明孩子的游戏已经处于一定的水平。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也说明了他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游戏行为也是他平时观察生活的反应。
案例2:
3、交往沟通行为
角游戏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
质。角游戏中,让幼儿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招待顾客,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用语等,使幼儿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同时角游戏也容易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
案例:
孩子们邀请老师到娃娃家里做客,看到孩子们有的在烧菜,有的在洗菜,非常的热闹。这时娃娃家里的爸爸请老师坐了下来,并请老师吃刚刚妈妈烧好的菜,老师正打算开始“吃”时,突然柳XX跑了进来,往桌子上放了几粒“糖果”就跑了。对于这刚刚的一幕,娃娃家的主人还在反应中,于是老师开始对已经害羞的跑出去的柳XX说到:“你怎么进来的,我们没听到你的敲门声呀?我们的娃娃家可是有门铃的哦!”于是他害羞的走过来敲敲门。老师问他:“这个糖果是你送给娃娃家的是吗?你想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和客人吃是吗?”他很害羞的点点头,于是暗示爸爸“瞧!客人很有礼貌哦!”爸爸马上说“谢谢你!”“不用谢!”害羞的柳XX答道。过了一会,柳XX又过来送糖果了,这次他很有礼貌的先敲敲门。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情节一中,柳XX对于“客人”这个身份意识还不是很强,所以开始时并
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娃娃家的一位客人,进入娃娃家时没有敲门,在后来老师的提醒下,他开始意识到客人这一身份,于是再次进入时首先就按门铃。小班孩子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弱,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但是他们之间这种需要相互交往的需求让他们正在一点一点进步,柳XX其实是一个大胆很有自己想法和创造力的孩子,勇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从开始的羞涩到后面的勇于敲门,他正在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提升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创造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让幼儿自由飞翔。
4、解决问题行为
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促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促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促进选择解决问题方法能力的养成。其实,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体现,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并把它们融汇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而在过程和结果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能力由多方面因素主导,在这些纷乱复杂的因素中,有一样我们不容忽视,这就是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游戏。
“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这是《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假如只是纯粹的说教,对于懵懂中的幼儿来说,效果是肯定不明显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旦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矛盾,他们想到的是到成人那里去哭诉、告状。
案例:
点心店冯XX:“谁要吃饼干啊,快来买饼干啦!”候XX:“我要买四块饼干,多少钱?”冯XX:“100块!”候XX:“这么贵啊!”只见皓皓一筹莫展,挠着自己的小脑袋,显得很迷茫。冯XX:“就是这么贵的,我是老板,我说的算!”候XX:“太贵了吧,不行不行!你个坏冯徐泽!”于是两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肯退让。
小班孩子已经开始慢慢积累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出现非角
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小班幼儿角游戏的特点之一,角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所以教师在观察之后可以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中,并以自己的角身份解决问题。
三、适时介入幼儿游戏
角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当幼儿积极投入地开展游戏时,教师更多地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维果茨基说过:幼儿的角游戏不是经历过事物的简单回忆,而是对过去印象的修改、补充和创造性的再造,是可以回答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映他们愿望的新实现的创造。所以,每一次的角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游戏中的行动也不会受框架而限制,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和困难挫折,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从而中断游戏,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适时地介入指导,帮助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作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依据:
1、当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不安全的隐患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时;
6、当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
7、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8、当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而无法自行解决时;
9、当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并准确解读幼儿行为时;
10、当教师出于研究的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时。
教师的游戏介入是否会干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除了取决于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以外,介入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素。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该对幼儿的游戏起到积极的效应,因此教师介
入游戏时的角、地位、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
四、有效讲评幼儿游戏
1、关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形象思维
小班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具体材料之上的。离开真实的物品孩子们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老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首先自己要进行思维上的拓展。如:汤圆的制作材料,我根据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规律,从橡皮泥的“搓”、餐巾纸的“团”,最后到“撕贴”,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一下子提供的,也不要求孩子一天里全部运用的,而是老师通过对游戏的讲评逐步进行的。当然,老师在进行游戏材料讲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