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育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作者:***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3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社会迅速的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其个性的变化,多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也要教会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正如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
        一、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
        换位思考,也叫角转换,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思考问题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进而充分理解对方,化解与对方的对立情绪,达到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理智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这个故事来源于生活,它告诉人们:“生活呼唤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你真正的体验到对方的情感,增进彼此间的理解的道理。
        作为教师,如果能在表达不良或过激情绪之前,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学生的情感,就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症下药,以更好地处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反之亦然。例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某节课的教学任务经常拖堂,对此很多学生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东张西望、讲小话、发出古怪声音等,如果此时老师仅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我这么做都不是
为了你们能多学点知识,一旦这样想教师情绪就容易烦躁或表现出不满,即使这节课他讲得再好,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正因此使得学生对此科目产生厌烦或抵触心理;还有学生犯了错事时,部分教师经常采取罚站等做法。这些做法使得学生没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这也是我们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的主要原因。在这些情况之下,如果教师先能反问自己这四个问题:(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怎样做?(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怎样?(3)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怎样?(4)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换位思考,对自身、学生、教学效果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学会“蹲下身来看学生的世界”。
        二、教师应如何换位思考呢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同龄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认识和处理问题。把握换位思考的策略,关键是了解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理想学习,谈他们关心的问题。
我和爸爸换角
        记得有一个小品也是讲互换位置。不过是儿子和爸爸互换位置。结果,儿子在扮演爸爸
的时候,把以前爸爸是怎样教训儿子的模样演绎了出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使人想到我们的教育,其实,作为老师和学生又何尝不能互换位置,换位思考呢?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换位思考:
        1.首先,教师要进行观念上的换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新教材的应用,还涉及到观念的更新和行为的变革。长期以来,教育担负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只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学业上显然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换位思考。
        (1)教育目标换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很多教师在教育目标上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换位,着眼于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式换位。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法,学会运用多种教法相结合如讨论法、尝试法、发现法等,教学不应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
        (3)培养模式换位。 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很多教师眼中过分关注一些优等生,忽略了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学业、个性不能得到很好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上应由面向优等生转为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通过角扮演法即在心理上扮演学生的角,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认识问题,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人格。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我们的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题而开展,换位思考正是体现了这一核心,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仔细审视自己的言行,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欣赏学生所拥有的闪光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4.消除学生疑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宽容学生过错。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例如当学生犯了错,气愤主宰了你所有的情绪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不会喜欢吼叫着批评我的老师;当学生遇到了挫折而伤心难过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能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给我再一次站起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N].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2]李秀元.心理健康教育丛书[N].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