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5期┆241
随笔
滴水恩,涌泉报
茶文娇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才能和品质,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我们过于追求考试高分化,但实践来看,文化知识再强不如先学会做人,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应当具备感恩之心。初中生是一热血好斗的青少年,他们的行为素养如何时刻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以下本文就来谈一谈具体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教育;感恩教育;道德品质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因为懂得感恩,我们热爱朝阳和雨露,因为懂得感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也因为懂得感恩,社会才会充满关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很多青少年缺少感恩之心,他们无节制的汲取,而无半点回报之意。这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探索初中阶段合理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一、家长朋友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所扮演的家庭教育角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实际应用技能,但作为家长,也时刻不能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松懈。为了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感恩意识,家长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行为引导的表率。比如,家庭在城市的,但老家在农村的,家长朋友可以经常带领初中生到农村老家看望,或许回家一次路途较为遥远,也无法携带很多的礼品,但爷爷奶奶从村口看到孙儿、孙女一行人身影的时候,其内心的激动自然是无法言表的。如今青年一代的家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同居住的现象越来越少,很多老人的家庭出现了“空巢”的现象,所以,偶尔一次看到“举家回归”的现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十分珍贵的。家长朋友在此时带领孩子常回家探望,是对下一代的“身教”,初中生在感受到父母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深意后,自然也会主动向着感恩、孝顺、尊重师长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校园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学校的语文教师、德育教师或者是班主任,更甚至是教导主任,都可以联合在一起,针对如何渗透感恩教育的问题,制定一些可行性强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感恩教育因为有了工作计划的制定,会逐渐向着预定的教育目标而前进,继而达到科学育人的效果。而相反地,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讲道理”,如同
无头的苍蝇一般在教育指导工作中“横冲直撞”,那么感恩教育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基于此,个人以为,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教学活动,比如“我为父母献首诗”,由此开展校园感恩
主题诗词朗读活动,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参与,在诗
词朗读中,读出自己对“感恩”的理解,读出字里行间的真情,用语言、语速、语气去打动听众,在朗读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陶冶。其次,还可以组织“青春之路,感恩有我”的主题作文比赛,比如,有的学生参赛文章题目为《一双手的“蜕变”》,文章结合学生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说了母亲的双手从“自己”最初看到的光鲜亮丽,到最后的伤痕累累,其中穿插了很多感动人心的生活小故事,体现了该学生对母亲的愧疚,和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之情,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凸显了感恩教育的主题。还有的学生参赛文章题目为《我和爸爸换角》,文章的立意比较新颖,讲说了学生和父母交换家庭角的故事,罗列出了该同学在交换角后的一些困扰,比如,遭受的领导的批评、被要求工作加班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猜疑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对父母的体谅和理解也是越来越多,文章中所流露的感恩之情也逐渐丰富。我和爸爸换角
三、布置家庭实践类作业,深化感恩之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依据,学校可以给初中生布置一些感恩类型的家庭作业,比如利用“父亲节”、“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的契机,倡导学生通过制作贺卡,奉送鲜花,或者是表演一个小节目等方式,来表达学生对父母、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又或者,布置给父母做一顿晚饭,给父母洗一次脚,统计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等,通过学生完成这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在外奔波劳碌的不易,从而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学生在知道了父母为维持家庭生计的艰辛之后,自然也会逐渐约束自己,管控自己的不必要开销,为父母节省开支,共同营造一个安乐和谐而健康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源自于一份平凡的感恩之心,但想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并不是朝夕之事。这首先要教师拥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引导,比如,积极联合家庭实施感恩教育,又或者是组织各类的教育活动等,总之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唯有探索合理、科学、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才能尽快落实素质教育,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凤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探究[J ].法制博览,2020(21).
[2]肖春兰.浅析感恩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6).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
定洞景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