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
(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描写父亲的诗句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做到:第一、注意题目考察的重点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第二、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一些关联词和代词等).
(二)对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和赏析:
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对全文内容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抒情议论方面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要能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1、具体方法: 1)、抓句子的主干.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等. 3)、出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的含义。有些语句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其弦外之音。 5)、结合文章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6)、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句意。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 7)、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开头,总领下文;结尾;呼应或照应上文、开头、总结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如何赏析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赏析(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从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点名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等) 3)、从语言
风格上赏析(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热情奔放、准确生动等) 4)、从遣词用语的准确传神巧妙方面来分析(动词和形容词) 5)、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听、视、嗅、味、触觉,彩搭配,动静结合) 6)、从表现手法上来分析(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小见大等) 4、练习精选: (1)、说说文章结尾一段中“她就是我的伊犁"这句话的含义。(4分)(2012东城一模)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加点词“活”的理解。(4分)(2012丰台区二模) (3)、阅读第④段,理解划线语句的含义。(4分)(2012年西城一模) (4)、阅读第⑦段,指出“这些话”“有神奇的效力”的具体表现和原因。(4分)(2012西城区二模)
表现:________ 原因:________
二、第二环节:讲解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考点精讲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不外乎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明白了这一点,就有了答题的方向。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
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简析]“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
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3、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运用了引用辞格,联系全文,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义是表明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的深意.
例3、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简析]要回答这道试题,就要首先结合这句话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概括,从本句入手。其次再看句子所在的语段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从上下句来看,“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按纸条上所说的去做而仍然吸不出水,则白白浪费了这救命的水;二是若把这壶水喝下去,虽可保住自己的生命,但这种自私的做法,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总结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此外,还可以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还可以从表达
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