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的策略
今天听了一节诗歌仿写的教学课例,感悟颇深,这节课的生本教学教师没有完全放手,但我却真切感受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仍旧不可否认,否则学生即便是珍珠,如没有老师这条金线把他们串起来,他们也不会熠熠生辉。下面我就谈谈小学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因材而异”的教学策略
段。比如,能够利用自然情景、生活情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实行散文诗的教学。
1、使用自然情景法
有些儿童散文诗自然特征明显,比较形象,儿童容易理解的作品能够采用自然情景法。比如《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作小屋。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
“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作品构思新颖,语言简练,季节性明显,生动形象。能够选择在秋季的落叶树下实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然情景的认知教育功能,让儿童躺在落叶下面,坐在落叶上面,在与落叶的亲密接触情景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中角的可爱有趣。通过对儿童散文诗的欣赏和有表情地朗诵,能够引导儿童根据诗里的内容画出简单的情节画,实行扩散思维,仿编散文诗,等等。
2、使用生活情景法
儿童散文诗《小锤子》、《轻轻地》等行为习惯教育类的作品,旨在养成儿童懂礼貌、讲文明、爱父母等行为习惯。这类对儿童良好习惯具有行为教育功能的作品,教学时能够采用生活情景法。比如《轻轻地》:
妈妈起床啦!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爸爸昨天上夜班,回家很晚很晚,现在还在甜甜地睡着。
佳佳起床啦!散文诗朗诵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妈妈望着佳佳笑,佳佳望着妈妈笑。
呼噜,呼噜,爸爸睡得好香呢!
作品反映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妨碍他人休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往往是父母长辈不影响他(她),他(她)能够影响任何人的休息,这么看来,对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是说教。所以,这类作品能够通过生活情景的表演来实行,发挥生活情景的行为教育功能,让儿童扮演诗中的角,表演诗的情景,亲自体验“轻轻地”感觉,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使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一些比较抽象的,离儿童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能够采用多媒体手段实行教学。比如《春雨的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有说全面。我本身是无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这个作品描述出绵绵的春雨、欢快的鸟、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但凭儿童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多媒体技术,配上轻柔舒缓的钢琴音乐背景,童话般的小屋在沙沙的小雨中静默着,屋檐下人性化的小鸟唧唧喳喳互相辩论着,伴随甜美的角语言,显示出的翠绿的草地、嫩绿的柳枝,粉红的桃花
、淡红的杏花,金黄油菜花、鹅黄蒲公英……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儿童的注意被吸引了,儿童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听到,看到的春天告诉他人。情景交融,有声有的活动能够让儿童充分感受到散文诗的意境,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此情此景,对启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因为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散文诗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协助和引导儿童去欣赏、创造散文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散文诗本身的理解把握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解说水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儿童散文诗一般以抒情为主,侧重于通过画面内容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即散文诗的画面深层蕴涵和承载着作者的情怀。如果仅引导儿童单纯去理解散文诗中的语言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散文诗,或者说仅是一种对散文诗浅层次的解读。只有让儿童去感受、把握散文诗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例如,《夏天》:树叶打着卷儿,小花底着头,……风来了,云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
风、雨的渴望。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是真实充分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的投入,是协助儿童有效地接受散文诗的一种重要方法。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儿童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四、准确恰当的诠释
要协助儿童顺利地学习儿童散文诗,离不开教师对作品实行必要的解释。散文诗教学中的解释,主要包括通过解释词义,丰富儿童词汇,让儿童感受作品中的用词之美;通过句子解释,丰富儿童语句,协助儿童理解和感受散文诗中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艺术美。解释是为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因而务必做到准确、恰当、浅显、易懂。对散文诗中词语的准确解释,除了不能违背词语的概念意义外,还应注重去挖掘语义中的审美价值。如:《太阳》中“……
她给小花猫送去一个暖烘烘的梦……”教师如果仅仅将“暖烘烘”一词向儿童简单地解释为“暖和”。那么,儿童根本无法从教师的这个解释去感受“暖烘烘”还具有温馨、亲切、亲情的象征意义。所以,教师能否
准确而敏锐地将散文诗中词语的情感彩传递给儿童,无疑会大大影响儿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散文诗情感基调的进一步感受。而对于表现手法的解释,则应侧重于引导儿童去理解体会怎样表达,听起来比较形象有趣,比较优美动听,即侧重于对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艺术美的感知,而不是让儿童去知道这样是“比喻”那样是“拟人”。
儿童散文诗所描绘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主要是靠整体的感受。如果解释得不恰当,特别是有的教师担心儿童这个不理解那个不明白,过多地使用解释,则易导致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解释与儿童的欣赏比例失调,而将散文诗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儿童对美的感受)忽略掉,变成一种纯粹的语言教育活动。而事实上,有的词语虽然儿童可能不理解,但他完全能够借助上下文的语义和语感去猜测它的含义,或直接略过,仍不影响对作品整体形象的理解和感受。作者主张,就一般来说,一首散文诗中需解释的词语以不超过三个为宜;对修辞手法的感知,也应精选典型的句子来学习,而非面面俱到,以免因过多的解释、讲解,而破坏散文诗整体形象和削弱情感力度。
五、美育价值要重点突出
儿童散文诗以优美抒情为主要特征,素有“美文”之称。作者常常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用精美的词语、动态的描述,体现一幅幅富有彩、音响和流动感的画面,使欣赏者感受到生命的运动魅力。所以,散文诗教学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充分挖掘作品蕴涵的美的信息,并加以准确解读,协助儿童主动去感受,主动去建构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