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之:的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拘泥 于:对于
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盖:就因为 潴:水停聚的地方 势:河流的形势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相度:观察和测量 情:真实情况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是:这样 以:因为 躬:亲自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缓带:宽束衣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于:在
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尝:曾经 横索:横行 如:像 而:顺承连词 举:办事成功
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如果 计:盘算,考虑 远:远远躲开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课文内容:
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2、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想睡时,月光从窗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雅致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耳:罢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闲人罢了!
三、重要问题。
1. 第二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写出了月光清澈皎洁透明的特征。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
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2. 第一节写事,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第二节写景,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节议论和抒情,惋惜无人赏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之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 第三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理解: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也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是点晴之笔,含义: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的人不能领略这美景;二是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三是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5. 写月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6、本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