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考试题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一、注音。
遂(suì)    寝(qǐn)    藻荇(xìng)    竹柏(bǎi)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    2、念无与乐者:想,思考;……的人
3、月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到
5、亦未寝:卧、睡             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在;庭院
7、庭下积水空明:庭院;清澈。透明
8、水中藻荇交横:水草;交叉错杂
9、盖竹柏影也: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10、   
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1.填空:
(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  苏轼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的美好境界。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      夜游承天寺 
(6)“月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的“游”意思是游玩,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诗词,请写出诗词中的传世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作者概括叙述了月夜往承天寺张怀民散步,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是第1段,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是第2段,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主的是第3段。
3、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从“至承天寺”到“寻张怀民”,从“怀民亦未寝”到“相与步于中庭”,这些内容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欣然/闲
4、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作了生动描绘,真实记录当时的生活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五、简答题
  1、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答:该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1)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以水喻月,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2)“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两句一正写,一倒写,创造出一个水清玉洁的透明世界。(4)
这正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怀,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得失。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心境。
2、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答:该句为点晴之笔。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3、对“闲”字的理解
答:“闲”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目精选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月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解衣欲睡 解:
相与步于中庭 步:
念无与为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相与步于中庭    于:   
盖竹柏影也      盖: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1
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2:
理由
1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
”、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3.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一、朗读课文,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
  1、读准字音:  藻(zǎo)      荇  (xìng)
2、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词语:
①解衣欲睡:欲,打算、将要。
②月入户:户,门。
③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        遂,于是;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