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面对失意挫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5
上节课,我们上了《记承天寺夜游》的第一课时,翻译了全文,现在来考考大家,抢答,知道的就举手,注意速度要快。
重点字词   
解衣    想要
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至承天寺      于是、就
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罢了
重点句子:
1、月入户,欣然起行。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看来,同学们对字词句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完成表格,把握文章内容。
二、朗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7(小组讨论后完成,选两小组上黑板写,其他小组在下面写,也要收来加分)
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
十月十二日夜
夜游的原因
月入户,想邀人取乐
夜游的对象
贬官之人苏轼、张怀民
夜游的地点
黄州承天寺
夜游的内容
庭院赏月
这个表格完成得不错,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知道苏轼夜游的内容是庭院赏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代文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所知道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说得真好!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是如何描绘月的?
3、自主学习,赏庭中月(5
出文中描写庭中月的句子。
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四、合作探究,品月下抒怀。(3
1、清代著名诗人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借景抒情。这句写景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这美好月的喜爱之情。
归纳方法一:运用修辞绘景抒情。
2、但是表达情怀还可以通过文章的关键词句体现出来,同学们试着来一。
孤独寂寞(解衣欲睡)——欣喜(欣然起行)——有点遗憾(念无与为乐者)——急切(遂寻)——喜悦、心有灵犀(亦未寝)——平静、闲适(步于中庭赏月)——慨叹(少闲人)5
 明确: 了作者被贬谪zhé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和赏月的欣喜。
归纳方法二:关键词句表达情感。
3、其实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你能从文中出最能体现作者复杂情感的一个词来吗?(闲人)如何理解“闲人”?(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闲”究竟是什么意思?请你给“闲”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是不是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月美景呢?那“闲”字还有别的意思吗?)5
师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闲人的含义:
资料一: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
43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44岁(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资料二: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主动自请外任,被贬职,任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有名无实。
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
明确: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归纳方法三:借助写作背景体会情感。
5、学以致用,体会情感(5
古代文人志士通过常常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下面我们通过刚才学的三种方法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李白《静夜思》
床前 光,疑 霜。
头望 月,低 乡。
明确:这首诗借月景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运用修辞绘景抒情的方法。
2、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明确:(1)背景:《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2)前四句借景抒情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3破:被攻破。深:茂盛;茂密。一个"",使人怵目惊心,一个""字令人满目凄然。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六、小结(2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苏轼的达观,洒脱。
七、作业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阳光评价》短文两篇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记承天寺夜游》的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有利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用“抢答”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后上黑板完成,上台的和不上台的,主要写对,都可以加分,因此带动了学生们的热情。
第四环节重点分析作者的情怀,教师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有很多程度的收获,从而顺利进入第五个环节学以致用,分析两首诗,整个教学流程非常完整,过渡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有限,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