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相与步于中庭 ▲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⑶轼诣武卫营 ▲ ⑷卒全其城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参考答案
9、答: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10、答: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似〕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保护百姓。
【参考译文】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会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
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