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期声广播稿
【篇一:校园电台历史类广播稿】
学院广播站专稿
——“忆”犹未尽
版头:解读历史。一切何必那么沉重;重拾记忆。一切原来如此精彩.忆犹未尽,情在当时,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校园广播与您同在,为您开启那一段意犹未尽的回忆!
流星-----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这流传千古的句子,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提起霍去病,无人不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在同样年龄就能有他的成就——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杀到匈奴胆寒,甚至影响西亚历史进程,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马高位。然而,似乎历史总爱开令人扼腕的玩笑——上天赐给大汉朝这位千年难得的奇将后仅仅23年,就匆匆把他召唤了回去。在天的那一头,或许他正率骠骑兵将,谈笑于烽烟战火中。
霍去病的童年并不是幸福的,身为私生子的他,不被自己的父亲承认,而母亲又是一个公主府中的女奴,也许他曾经也被人欺辱被人看不起,可是年幼的他没有自暴自弃,在疼爱他的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
功的那一天。
机会永远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对于霍去病来说,尤其如此。元朔六年他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此战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他率领八百勇骑甩开大军数百里去寻歼匈奴。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和单于祖父辈贵人籍若侯产,生捕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冠于全军,于是武帝封食邑一千六百户,并赐冠军侯。 就是这一战,成就了他传奇征战人生的开始。元狩二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
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此战后,再没有人质疑年少的霍去病在军队中的地位。
河西受降,19岁的霍去病面对哗变的匈奴降将,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
校园广播站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是霍去病一生的巅峰,在深入漠北寻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22岁的少年,举着长剑,伫立在狼居胥山上,凌冽的风吹起了他的战袍,也让他的心更加的坚毅。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现在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容易的,对于年少成名的霍去病来说尤其如此。他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
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
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他不拘泥于习俗常规,将战前的谋划与战场实际相结合,无论面临怎样的局面他都能够随机应变。 他的麾下从来只有有能力的人,他可以赶走汉武帝派来的副将,也可以不遗余力的提拔匈奴降将,他可以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倒入泉中与将士们一起分享,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
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23年,霍去病的一生如同流星一般,闪过夜空,留下的却是绚烂的光彩。
【篇二:校园电台历史类广播稿】
学院广播站专稿
——“忆”犹未尽
今天是2012年11月25日,在节目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些什么:
1904年11月25日,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巴金生于四川成都。
1926年11月25日,物理学家李政道诞生于上海。
1950年11月25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截流成功。
1990年11月25日我科学家直接发现脱氧核糖核酸新结构。
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正式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
版头:解读历史。一切何必那么沉重;重拾记忆。一切原来如此精彩.忆犹未尽,情在当时,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耿丹校园广播与您同在,为您开启那一段意犹未尽的回忆!
才女李清照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出生于南宋时的一个士大夫之家,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许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吧,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为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所以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依旧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也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也给她的性格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她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李清照就在旁辅助,夫妻俩对金
石书画进行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对妻子更加的佩服了。
那是的李清照已人近中年,失去丈夫的痛苦让她一时无力去辨别他人的真心,此时张汝舟出现了,在她最无助的时刻。张汝舟给的甜蜜让无依无靠的李清照顶着世俗之风嫁了过去。可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舟发现李
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舟的虚情假意。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舟,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
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多年的背井离乡的颠沛淋漓,李清照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这“千古第一才女”就这样寂寞地死在了江南。
2012-11-25
【篇三:校园广播方案】
怀宁县独秀初级中学校园广播站设计方案
无论阳光灿烂,抑或细雨绵绵,有我相伴每一天。今日的精彩,明日的记忆,将声音释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我的眼睛打开你视野的心灵,用我的笔记录时间的脉搏,用我的声音和你一起感悟青春的快乐,我们在看,我们在听,我们在不停的思索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