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4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个三元概念的材料作文题。先要明确“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概念的内涵,“知足”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并为之感到愉悦。“知不足”就是很清楚地知道、明白自己身上的所有不足之处,包括德的方面和能的方面。“不知足”指人不安于现状,有更高的理想。
【参考立意】
(1)增强“要知足”的涵养——保持平衡和谐的心态。提升“知不足”的勇气—— 凝聚难中求进的作风。培养“不知足”的品格——磨砺愈挫愈奋的意志。
(2)知足,得到后的知止,这是智慧;知不足,得到后国的自省,这是谦卑;不知足,得到后的再出发,这是价值。
(3)对待工作,当有不知足的追求;对待名利,当有知足的态度;对待自身,当有知不足的觉悟。
(4)面对世间千百种欲望,能够悬崖勒马,知足就是美好;面对世间浮华,能够及时反省,知不足才是明智;面对舒适区,能够跳出圈子,不知足才能成长和进步。
(5)面对诱惑,知足就是福;面对荣誉和褒奖,知不足就是智慧;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足让人奋起赶超。
(6)做人要知足,常怀平常之心;工作要知不足,常怀进取之心;学习要不知足,常怀紧迫之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有网友吐槽通过高考刷题进入一流高校又缺乏视野和社会资源的“小镇做题家”不断加班内
卷,近日又有人因自嘲“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在微博走红。
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的长衫”,反映了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下,当代部分青年面对职场的内卷、就业的压力转而对读书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焦虑。央视网据此发文,指出“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你如何看待诸如“小镇做题家”“孔乙己的长衫”这类社会现象?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题
本次作文属于时评类的作文。“小镇做题家”“孔乙己的长衫”是当下时事热点,立意时应注意结合央视网的发文,持有积极的、正面的态度,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对时代的理解、认识,从读书的意义、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时代赋予青年的希望等方面谈思考与感悟。
首先应对“做题”“长衫”有正确、全面、公允的认识。当下“小镇做题家”通过刷题进入一流大学,却在工作或工作中因为视野和社会资源的缺乏,只能不断加班、内卷,不管是做题还是加班,都是寒门子弟想要证明自己,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在就业、择业时,“孔乙己的长衫”“学历”“读过书”成了部分青年放不下身段、眼高手低的挡箭牌。应看到“长杉”之论中有着对于尊严与知识的坚守,但其中一部分人的心态更多地是在维护一种无谓的“面子”,为了“面子”而脱不下的“长衫”不仅束缚住了脚踏实地的身姿,更遮蔽了读书的意义。
无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孔乙己的长衫”,无不体现了青年人对读书意义的思考。多年读书后却成为就业市场上廉价的劳动力,如“拧螺丝”;或者因为没有资源经常碰壁,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部分年轻人对读书的意义一时产生怀疑甚至焦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应忽视,读书的确可以成为一条较为便捷的进阶通道,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谋生手段。而从读书本身来看,读书为我们带来的基本素养、丰富视野与高远见识,都是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就像《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说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青年人之所以用“小镇做题家”“孔乙己的长衫”来自嘲,一方面是宣泄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心态。立意时注意联系央视网的发文,“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
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应该满怀希望,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困难和迷茫,身处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们更需坚韧面对。被就业环境困住的青年应该突破专业局限、突破就业偏见,在市场价值与个人喜好中做好平衡。当所处之势不利于自己时,可及时做好自我分析和定位,重拾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不管是对勤勉“做题”获得名校学历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内卷的青年人,还是对敢于脱下“长衫”穿上“短衫”的青年人,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肯定与尊重。
(2)立意
1.脱下“长衫”,做有志青年;
2.心中有“长衫”,奋斗正当时;
3.做人如做题,奋勇穿“长衫”。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须掌握的技能。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
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的追求。在人心趋于浮躁的今天,亟需聆听古琴这种恬淡、平和的音乐,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回归宁静。而修身养性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干首位。然后介绍了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浮,哀而不伤,然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
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得以修心,让人心得以回归宁静。最后又由古琴音乐引申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材料选取了“琴棋书画”的传统文化素材,通过对“琴”的介绍,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优秀传统文化,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与修德修身修心养性的关系。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颇具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
①世事纷扰,琴音修心
②琴道人生,回归宁静
③回归传统,修身养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文段内容,反映了信息时代的诸多特征。
学会辨识信息的真伪和优劣,才能避免被误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拥有向上的思想和情感。
请结合自己接触信息的体会,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照搬“语言文字运用Ⅱ”文段中的内容;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Ⅱ”的内容,可以援用,不一定非得援用。不参考“语言文字运用Ⅱ”语料的作文,不视为离题或审题不准的作文。但只有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三则预料,才更利于写出更为深刻且言之有物的作文。作文的观点指向明确聚焦,“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拥有向上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信息时代辨识并接受信息的落脚点。因为基本上不会有人不想“更好地认识世界”,不想拥有“拥有向上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写作的可发挥空间,在“避免被误导”上。而“避免被误导”,可以分几个层级。这个,可以借助“语言文字运用Ⅱ”语料:被“伪”的信息误导。这个最容易;忽视音量弱的真实信息,被刻意“消音”的真实消息,也会被误导;被“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消息误导;也会被“导向正、格调高,但有违于自身实际”的真实信息误导。这个最难,也是超越教材内容但切合生活实际的
一个点。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不被低劣的信息误导,我们很难不被假的信息误导,我们更容易被不适合自己的所谓的“高大上”真实信息误导。这个思维角度,有点儿“脑体操”的味道,是给少部分学生提供的空间:必须逻辑清晰,且深切领悟了“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内容,才能理解。考生只有具备更复杂的思辨能力,才能够表达更深刻的见解,才能够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有切身体会,比如从小参加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之类的。只是,“体会”上升到成熟的“感悟和思考”还是有难度的。“辨识信息的真伪和优劣”,分出了以下两个层面:第一,真伪的不同,有确切的指向。伪的,“被隐瞒、夸大、剪裁和篡改”的,“以讹传讹”的;真的,被刻意“消音”的真实消息,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的真实消息,“导向正、格调高,但有违于自身实际”的真实消息。第二,优劣的不同。“劣”有确切指向,作文语料呈现的五种信息,严格来讲,都不能算是优质信息。而“优”必须反向自助明晰:发现或者“打捞”被刻意“消音”的真实消息,选择“导向正、格调高”且适合“自身实际”的真实消息。这里,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到各种实例。被放大音量的消息,不一定就是有效的;被消音的,不一定是没价值的;“导向正、格调高”当然很好,但并不是所有“导向正、格调高”的信息,都适合自己。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Ⅱ”部分的语料,包括21、22题,都有助于学生自助明晰相对于个体的优质信息:综合获取信息,辨析信息,多角度分析信息,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这样,就可以自然拉开思维梯度。伪的,自然是劣的;而真实的,也不一定就是优质信息;甚至是“导向正、格调高”的真实信息,对我们个人来讲,也不一定是优质信息。只有选择适合自己且“导向正、格调高”的真实信息,“才能避免被误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拥有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学生能够全部做到以下层面,当然更好:分清真伪,拒绝误导;不被信息裹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向上。不仅有双面思考,虚拟论敌,还能够将教材单元内容学以致用,能结合实操,会运用兼听,比较,双面多面思考,立体整合,在众声喧哗的信息时代,认清真实世界,汲取向上能量。
有优秀的思维品质,自然可以提高一个等级赋分。如果学生只能思考到某一个层面,也可以看其语言能力和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赋分。毕竟,两个单元的主题内容,都要求比较复杂的综合能力。“请结合自己接触信息的体会,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文中有我,作文侧重“体会、感悟和思考”。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世。 (《兰亭集序》);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⑥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材中很多名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语言知识,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启迪作用。读完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
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首先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审题。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句中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自拟标题,所以在写作时需要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主要讲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国家灭亡了,对我们个人也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应该爱国。“高余冠之发发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是个很有志气的文人,在被赶出都城之后,他仍念念不忘楚国。“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要珍惜身边的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奋力去拼搏,书写无悔青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我们需要有主人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国效力。“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自信的体现。参考立意:①②可以从爱国角度立意;③ ④可以从惜时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等角度立意;①⑤可以从责任的角度立意;④⑥可以从提升能力修养、谦虚而又自信等角度立意。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先提出观点,如爱国精神,然后可以结合课本学过的一些爱国志士的行为来论述,如屈原、文天祥、岳飞、李大钊等。还可以从国家发展方面分析论述,如科技的进
21年高考作文步,如 “嫦娥奔月”、“空间站”等,这些科技成果,也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的凝聚。最后,可以发出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