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字的妙处。
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别停下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齐。
1)一、二句写出怎样的特点?
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字的妙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从诗中句子回答)
2)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有哪些特点?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请就此作赏析。
1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1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1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海隅:海边。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________之态。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19.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 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2. 1)荷花(芙蓉);人(采莲女)
2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罗,芙蓉人面恍若一体,稍一错神, 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了踪影,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诗歌赏析试题。
1)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芙蓉向脸两边开不单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写出了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写出了采莲女的天真活泼。
故答案为:(1)荷花(芙蓉);人(采莲女)
2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罗,芙蓉人面恍若一体,稍一错神,
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了踪影,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点评】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技巧,一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思想;二是读背景,了解文本写作的缘由;三是读注释,帮助我们疏通诗歌内容;四是读诗歌,出关键词句,推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题。
3.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本题难度适中。
故答案为: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 “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出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4. 1)夸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2)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或: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能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平时一定要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含义,强化记忆。该句还考查修辞手法,从泪不干可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感悟能力。解答这类题,要读通读懂诗歌,掌握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要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深一步地了解。这首诗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出塞任职时所做。所以主要表达他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