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2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和农村工作能力测验》试题及答案解析(主观题)
材料一
2月10日上午,2022年“大手牵小手”乡村振兴水墨艺术
巡回展在Y市美术馆开幕。集中展出了留守儿童及名家作品约300幅,展示着艺术帮扶乡村振兴的可喜成果。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展览活动,我慢慢变得成熟,变得自信!”“我想,在我长大后,也要像艺术家们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支援美丽乡村建设!”“感谢许国良老师和其他艺术家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您辛苦了!”来自乡村的孩子小王和来自城里的孩子小雯,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艺术振兴乡村的故事。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现美、创造美与感受美的平台,许国良等人共同发起了“大手牵小手”水墨艺术系列巡回展。该展于2020年9月在北京等地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反响,并计划在其他省市巡展。
本次Y站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乡村振兴局、Z
区委、Z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将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展
览期间,将在市美术馆开设公益美术课。
许国良是“大手牵小手”水墨艺术系列巡回展的发起人之一。身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书画委员会研究员、宋庄上能艺术(国际)联盟会主席、湖南上能Y市画院院长,他用10年时间,深耕艺术扶贫,用艺术手段助力乡村文化振
兴。一路走来,许国良遇见了一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他们踊跃加入艺术扶贫的队伍。从沅江市琼湖办事处的莲花坳开始艺术扶贫尝试,到桃江县修山镇明灯山的扶贫改造项目,他们逐渐积累了许多经验。2019年,应Y市相关部门邀
请,他们为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蓝图出谋划策。同年7月,在该村设立试点,推行艺术助农项目。据介绍,“大手牵小手”乡村振兴水墨艺术巡回展的开展是为了展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和崭新模式,推动乡村文
化振兴,吸引更多人参加乡村振兴。“希望通过这次大手牵小手的巡展,让全国的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未来将是国家的宝藏。”许国良表示。
一村一大材料二
近年来,C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业合作化、现代化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区级总
社“包产销”、乡级联社“包服务”、村级分社“领头干”的“两包一干”模式,着力破解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中的发展难题,不断推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健康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村集体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组织贫困户全部入社,发动众出资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地上附着物等折价入股,支部带着众干,共同走好农业合作化路子,确保本村村民人社率不低于10%,持股占比不低于40%,农民成员占比不低于80%,全力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众增收。
针对部分合作社组织架构、入股方式、收益分配等制度不健全、管理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充分发挥乡级联社示范引路作用,指导和帮助各村完善合作社的章程、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健全利益联结和财务管理等机制,确保合作社规范高效运行。如鸭池镇联社指导辖区内河坝社区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及时修订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每年净收益“217”比例的切块分配和利益联结机制,并严格按相关规定制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及时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监事会和社员监督,保障资金安全和合作社依法依规运营。
针对部分合作社技术支撑不力、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乡级联社整合人才扶贫工程、农民技能大培训、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等资源,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同时,整合乡镇农技人才,推动优秀农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将村级党组织书记纳入“大人才”体系,建立乡级人才培训资源库,协调各类技术人才针对村集体合作社的产业类型及技术盲点开展培训指导,提升人社劳动力
在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采取深挖本土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人股等吸纳业务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支持村集体合作社,为合作社发展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目前,共引进涉农专业技术人才76名,吸纳优秀农技专家156名,指导和帮助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蚕桑、刺梨等产业25个,解决技术难题77个。
明确每个村级党组织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至少发展1个规模化实体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带动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如朱昌镇宋伍社区,在镇联社指导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发展思路和办法。2019年,该社区在发展马铃薯500亩、茶叶500亩、蔬菜100亩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跑山鸡养殖项目,引进三黄鸡5000羽、乌黑鸡5000羽。
在民主自治方面,推出“1+1+N”社会治理模式,即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村级理事会,理事会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下设多个协会,各协会在理事会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紧抓民主自治,让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真正实现村民自治、还权于民。
同时,积极抓好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所辖村民组成立“人民调解小组”,使用情、理、法三结合的模式,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调解,调解成功率达100%。
聚焦堡垒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组织引领。全面建设发展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圆满完成52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实现村干部队伍学历、年龄“一升一降”。该区还建立村(社区)后备力量“储备库”,1238名大学毕业生、优秀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成了后备干部,采取县级领导帮带、到村跟岗、到镇学习、到集体合作社锻炼等方式,提升后备队伍能力。
材料三
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农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出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率先健全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从政策上看,农村宅基地改革又往前迈了一步。宅基地,只有赋予财产属性,农民靠合理盘活利用,才能获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流转利用、平移归并、货币置换、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政策,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不拘形式,因地制宜,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是当下的趋势。
中午,烈日炎炎,热浪袭人。J镇洋塘村委会鸿塘村小组空闲房拆除工地一片繁忙。正在拆除的是一幢
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红石瓦房,屋顶瓦片残落,红石墙体风化松动,是一处危房,随时都可能倒塌。负责挂点的J镇党委副书记现场指挥,时而调度挖机前行,时而与村小组长徐秋生商量最安全的拆除方案,一直忙到12点多。
J镇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工作,他们按照中央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办法,借鉴和推广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经验,制定了宅改方案,建立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J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优秀规划建筑师驻村计划,邀请10个规划建筑师驻村开展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将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浓缩为浅显易懂的“两图两表”,确保村庄规划“镇里能管,村里能用、村民能懂”。邀请省内专家对试点村庄规划进行专家评审,严格把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的完整性、内容的合规性、方案的合理性,努力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
拆除闲置房是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第一步。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J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楼房。许多人建新房而旧房又不拆,长期闲置无人居住,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有的破烂不堪成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这些空闲房大
多在村中心和交通要道,有碍村容,影响交通,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据摸底调查,J镇有空闲房1495处,面积近8万平方米。
如何拆除这些空闲房,J镇政府想了许多办法。他们依据相关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法定面积”,对长期空闲无人居住旧房的宅基地,按照“村集体主导,众自愿,退出无偿”的原则。
鸿塘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有67处空闲房,这些空闲房靠近镇政府,地理位置好,有的村民将宅基地当成自己的祖业,长期闲置不拆还等着增值。挂点干部、镇党委副书记与村小组干部深入各家各户上门做工作,讲清“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的政策,反复宣传拆除空闲房的好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白天说不通晚上继续上门讲。村里还成立村民理事会,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里的乡贤能人组成,他们上门劝说,模范带头,率先拆除自家的空闲房。经过近两月的宣传教育工作,鸿塘村67处需拆除的空闲房全部签订了拆除协议。
为确保拆除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该镇在拆除工作前对试点村进行逐户、逐人摸底调查,积极宣传宅改政策,征询村民意见,解答村民疑虑,取得村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为后续宅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各宅改理事会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正制定宅改《村规民约》《宅基地退出办法》《宅基地分配办法》等,商议如何合理使用管理集体宅基地、规范禽畜圈养、清拆危旧泥砖房等事项。
与此同时,J镇红山、界牌等第二批试点村的空闲房拆除已顺利开展。截至7月14日,全镇1495处空闲房已拆除1150处,剩余的也将于近期完成。
拆除数十年来留存下来的空闲房,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乡村将更加整洁与美丽。
问题
问题一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大手牵小手”水墨艺术系列巡回展在乡村振兴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