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永城市各大城镇村落名称的由来
本文来自宜宾在线,宜宾学院/
1、城关镇
城关镇:今永城市西城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前名曰:马甫城,同年永城县署从古城赵庄迁此。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一度称太丘镇。清代在此建太丘书院。1945年1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为国捐躯,将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同年9月县城解放,成立雪枫市。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称中山镇,次年10月,县城解放,在县城设城厢区(后改名城关区),1949年始称城关镇至今。西城区东北隅的宋代崇法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内作为1388年的古城,很多古建筑如丁牌坊、王牌坊、城隍庙、黑学、黉学、魁星楼、古城墙、城里狮子城外头、南海寺等等均不复存在,仅“相让胡同”和“秀才营”还依然沿用原名。
相让胡同:相传明代永城城内练家和汪家相邻,建房时为争一墙之宽,练家向在京城做官的练国事(都堂)写信让其干预,练国事见信后,写诗回复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
城关镇:今永城市西城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前名曰:马甫城,同年永城县署从古城赵庄迁此。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一度称太丘镇。清代在此建太丘书院。1945年1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为国捐躯,将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同年9月县城解放,成立雪枫市。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称中山镇,次年10月,县城解放,在县城设城厢区(后改名城关区),1949年始称城关镇至今。西城区东北隅的宋代崇法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内作为1388年的古城,很多古建筑如丁牌坊、王牌坊、城隍庙、黑学、黉学、魁星楼、古城墙、城里狮子城外头、南海寺等等均不复存在,仅“相让胡同”和“秀才营”还依然沿用原名。
相让胡同:相传明代永城城内练家和汪家相邻,建房时为争一墙之宽,练家向在京城做官的练国事(都堂)写信让其干预,练国事见信后,写诗回复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
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练家见诗主动让出一墙。汪家看练家如此高风格,也主动让出一墙,于是就形成了一条胡同。成为民间佳话和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著名典故。
秀才营:今劳动街偏西向南的文萃街中有一胡同,名曰:秀才营。据说:在明清两代因此胡同的读书人颇多,考中秀才者亦较多。还有一说,秀才营中有一家人与主考官相交甚笃,有一次主考主动上门询问可有子弟考秀才。此人说:我家子孙学识浅薄,写“丁”字都不知钩勾。于是此年考试卷子凡写“丁”不钩勾者皆中了秀才。当然,此说为讹传。
曹庄:在古城东南3公里,一因居此村曹姓多,二因宋代武惠王曹彬的七世孙曹忠迁此居住。现曹忠墓就位于曹庄东。据传,该村曹氏族人均为曹彬、曹忠后裔。
秀才营:今劳动街偏西向南的文萃街中有一胡同,名曰:秀才营。据说:在明清两代因此胡同的读书人颇多,考中秀才者亦较多。还有一说,秀才营中有一家人与主考官相交甚笃,有一次主考主动上门询问可有子弟考秀才。此人说:我家子孙学识浅薄,写“丁”字都不知钩勾。于是此年考试卷子凡写“丁”不钩勾者皆中了秀才。当然,此说为讹传。
曹庄:在古城东南3公里,一因居此村曹姓多,二因宋代武惠王曹彬的七世孙曹忠迁此居住。现曹忠墓就位于曹庄东。据传,该村曹氏族人均为曹彬、曹忠后裔。
2、芒山镇
山城集:位于市东北30公里,现是芒山镇政府所在地。它北依芒砀山主峰,南临保安山,东傍僖山,西靠铁脚山和夫子山,处于芒砀山环抱之中。此处春秋时期为宋砀邑,秦代先后为砀县、砀郡治所。刘邦曾一度为砀郡长、“将砀郡兵”,现尚残存古城墙约500余米。因保安山的南山头、北山头和其东的立山头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古代曾称“凤凰城”。据传,唐代薛仁贵征东,“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到凤凰城”就指此地。唐代称保安镇,清初改称清努镇。1940年4月1日,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率部在山区抗击日本侵略军壮烈牺牲,山城集改称
山城集:位于市东北30公里,现是芒山镇政府所在地。它北依芒砀山主峰,南临保安山,东傍僖山,西靠铁脚山和夫子山,处于芒砀山环抱之中。此处春秋时期为宋砀邑,秦代先后为砀县、砀郡治所。刘邦曾一度为砀郡长、“将砀郡兵”,现尚残存古城墙约500余米。因保安山的南山头、北山头和其东的立山头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古代曾称“凤凰城”。据传,唐代薛仁贵征东,“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到凤凰城”就指此地。唐代称保安镇,清初改称清努镇。1940年4月1日,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率部在山区抗击日本侵略军壮烈牺牲,山城集改称
雨亭集。建国后仍称山城集。
柿园:位于山城集保安山南麓,传为梁孝王陵守冢人的后裔,因植柿树多而得名。北齐时,在其南部曾设安阳县治所。自古至今,每年春季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十日,逢泰山奶奶庙(在保安山南山头)香火庙会,豫皖苏鲁交界地区商贾云集柿园,现主要为物资交流大会。自20世纪90年代末始,每逢农历十月初五至十五又开始在此举办秋季物资交流大会。近年来,每年参加庙会者超过200万人次,到芒山旅游者在100万人次左右。
丁窑:芒山镇西丁窑村系汉代建村。汉高帝刘邦为陈胜墓“设三十户守冢”,此村即为守墓人的后裔。
僖山村:芒山镇东15公里的僖山脚下有僖山村。僖山因战国时代宋僖公葬于此山而得名,村因山而得名。1986年夏僖山墓出土一套西汉梁国国王金缕玉衣。
李黑楼:位于芒山镇山城集西南隅之黑风口外1公里处。1940年4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长鲁雨亭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于芒砀山区,最后在此村壮烈牺牲,现该村立有“鲁雨亭殉难处纪念碑”。
朱大厂:在山城集东南,东与安徽省萧县为邻。朱姓系明朝从安徽洪河集迁入,因有一姓朱的大厂官而得名。旧时该村为响马聚集地,现盛产红富士苹果和棉花。
柿园:位于山城集保安山南麓,传为梁孝王陵守冢人的后裔,因植柿树多而得名。北齐时,在其南部曾设安阳县治所。自古至今,每年春季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十日,逢泰山奶奶庙(在保安山南山头)香火庙会,豫皖苏鲁交界地区商贾云集柿园,现主要为物资交流大会。自20世纪90年代末始,每逢农历十月初五至十五又开始在此举办秋季物资交流大会。近年来,每年参加庙会者超过200万人次,到芒山旅游者在100万人次左右。
丁窑:芒山镇西丁窑村系汉代建村。汉高帝刘邦为陈胜墓“设三十户守冢”,此村即为守墓人的后裔。
僖山村:芒山镇东15公里的僖山脚下有僖山村。僖山因战国时代宋僖公葬于此山而得名,村因山而得名。1986年夏僖山墓出土一套西汉梁国国王金缕玉衣。
李黑楼:位于芒山镇山城集西南隅之黑风口外1公里处。1940年4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长鲁雨亭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于芒砀山区,最后在此村壮烈牺牲,现该村立有“鲁雨亭殉难处纪念碑”。
朱大厂:在山城集东南,东与安徽省萧县为邻。朱姓系明朝从安徽洪河集迁入,因有一姓朱的大厂官而得名。旧时该村为响马聚集地,现盛产红富士苹果和棉花。
窑山集:在山城集西北隅,王引河左岸。分前窑和后窑,因村依山建窑烧制陶器而得名。所产黑陶缸驰名,有千年以上历史。
3、酂城镇
酂城:位于市西24公里,酂城镇政府所在地。商代为酂邑,秦代设酂县,两汉袭之,现有古城墙残存。酂城西汉属砀郡,东汉属豫州沛国。三国魏,酂县属谯郡(郡治在今亳州市)。东晋将建平、临睢、太丘三县并入酂县,仍属谯郡。十六国因之。北魏酂县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酂县,属谯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永城县,至唐宋金元,酂县和永城一直并存。金末兴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县为永州,酂县隶属永州。元代至元二年(1365年)酂县废,并入永城县,建国前多称酂县城,后称今名。酂城东南隅有造律台文化遗址,镇东千米有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侯氏所建石桥一座。汉高祖刘邦开创汉室,分封功臣,丞相萧何“功序第一”,“封于酂”,即此地。萧何故宅、萧何祠、萧何墓直至清康熙时尚存。现萧何造律台依然被保护,曾经为古太丘(永城)八景之一《酂台晓晴》。酂城周围有南萧庄、萧竹园、萧楼等近10个村庄的萧氏族皆传为萧何后裔。
韩楼,位于酂城东1公里,因韩姓在此立村有建楼者而得名。村东一座高大土冢,1973年春发掘为四墓合茔的大型东汉墓葬,计29个墓室。门楣、门扉、墓墙上雕刻有二龙穿璧、朱雀
酂城:位于市西24公里,酂城镇政府所在地。商代为酂邑,秦代设酂县,两汉袭之,现有古城墙残存。酂城西汉属砀郡,东汉属豫州沛国。三国魏,酂县属谯郡(郡治在今亳州市)。东晋将建平、临睢、太丘三县并入酂县,仍属谯郡。十六国因之。北魏酂县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酂县,属谯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永城县,至唐宋金元,酂县和永城一直并存。金末兴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县为永州,酂县隶属永州。元代至元二年(1365年)酂县废,并入永城县,建国前多称酂县城,后称今名。酂城东南隅有造律台文化遗址,镇东千米有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侯氏所建石桥一座。汉高祖刘邦开创汉室,分封功臣,丞相萧何“功序第一”,“封于酂”,即此地。萧何故宅、萧何祠、萧何墓直至清康熙时尚存。现萧何造律台依然被保护,曾经为古太丘(永城)八景之一《酂台晓晴》。酂城周围有南萧庄、萧竹园、萧楼等近10个村庄的萧氏族皆传为萧何后裔。
韩楼,位于酂城东1公里,因韩姓在此立村有建楼者而得名。村东一座高大土冢,1973年春发掘为四墓合茔的大型东汉墓葬,计29个墓室。门楣、门扉、墓墙上雕刻有二龙穿璧、朱雀
、铺首衔环、双龙嬉戏、伏羲女娲,珍禽异兽、羽人升仙图等汉画像石,犹如地下艺术殿堂。
王油坊:位于酂城西3公里,该村因王氏在此开油坊而得名。村东400米处原有3米多高的土台,后逐渐推平。1977年发掘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并获大量陶、石、骨、蚌器,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油坊:位于酂城西3公里,该村因王氏在此开油坊而得名。村东400米处原有3米多高的土台,后逐渐推平。1977年发掘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并获大量陶、石、骨、蚌器,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太丘镇
太丘:位于永城市西北20公里,为太丘镇政府所在地。周武王时曾在此立太丘社。春秋时名犬丘,西汉置敬丘侯国,东汉设太丘县。东汉时循吏陈寔为太丘长,据传“梁上君子”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晋代太丘县废并入酂县之永地,故永城曾以“古太丘”称之。村西有太丘县城遗址,村东有陈寔庙,《陈庙霜松》为古太丘(永城)八景之一。
褚张庄:地名来历不详。1948年12月7日,国民党孙元良兵团之第四十七军第一二五师残部2500余人在陈官庄地区突围至太丘东北之褚张庄一带,遭我豫皖苏三分区第36团等部截击,俘敌师长陈士俊以下1600余人。现此处立有太丘阻击战烈士纪念碑。
5、陈集镇
陈集:位于永城市北10公里,为陈集镇政府驻地。原名陈家集,后简称今名。
小城子:位于陈集东南2公里。春秋时为芒邑,秦代和西汉在此建芒县,东汉时芒县改为临睢县,西晋废并入酂县之永地,现仍存旧城遗址,故名。
汉陈:在陈集西2公里处。原名旱道口,因村民陈姓多,建国后改此名。
丁集:位于陈集东南3公里,明为丁家集,清称李氏店,后称今名。1945年10月至次年8月,我华中八分区在此和刘河乡郭洼开办建设中学,培养千余名**干部。
陈集:位于永城市北10公里,为陈集镇政府驻地。原名陈家集,后简称今名。
小城子:位于陈集东南2公里。春秋时为芒邑,秦代和西汉在此建芒县,东汉时芒县改为临睢县,西晋废并入酂县之永地,现仍存旧城遗址,故名。
汉陈:在陈集西2公里处。原名旱道口,因村民陈姓多,建国后改此名。
丁集:位于陈集东南3公里,明为丁家集,清称李氏店,后称今名。1945年10月至次年8月,我华中八分区在此和刘河乡郭洼开办建设中学,培养千余名**干部。
6、刘河乡
刘河:位于市东北近20公里,为刘河乡政府驻地。原名柳河林,明末刘姓迁此改今名。2006年刘河大型煤矿建成投产。
孟集:在刘河东北2公里,东临安徽萧县境。明初建村名安民集,后称今名。
张庙台:在刘河东南2公里。明初张姓依庙台建村,故名。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在此村外击毙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兼新五军军长邱清泉。
刘河:位于市东北近20公里,为刘河乡政府驻地。原名柳河林,明末刘姓迁此改今名。2006年刘河大型煤矿建成投产。
孟集:在刘河东北2公里,东临安徽萧县境。明初建村名安民集,后称今名。
张庙台:在刘河东南2公里。明初张姓依庙台建村,故名。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在此村外击毙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兼新五军军长邱清泉。
7、陈官庄乡
陈官庄:位于市东北22公里,陈官庄乡政府在村南永徐公路南侧。该村曾称耿梨村、韩双庙。清初此村出一贡生名陈鲁官(又说始为陈庄,清末出一秀才陈汝秀当了官),故更现名。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国民党杜聿明集团指挥部即设此村,现旧居犹存。村南有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
沙土刘集:位于陈官庄西2公里,原名刘集,因周围多沙质土壤,故更今名。1949年1月10日,国民党军队残敌被全歼于此村,淮海决战胜利结束。
沙土刘集:位于陈官庄西2公里,原名刘集,因周围多沙质土壤,故更今名。1949年1月10日,国民党军队残敌被全歼于此村,淮海决战胜利结束。
8、茴村乡
茴村:位于市东北15公里,茴村乡政府驻地。原名棫村集,“棫”是一种灌木。有人不认“棫”字念成了“回”。明末因政府对回民采取打压政策,当地人避讳“回”字,遂把“回村”改称茴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皮毛市场极为驰名。
吕店:位于茴村西南3公里。明代吕姓在此设店铺,故名。清末曾称甘雨店,后仍称今名。
茴村:位于市东北15公里,茴村乡政府驻地。原名棫村集,“棫”是一种灌木。有人不认“棫”字念成了“回”。明末因政府对回民采取打压政策,当地人避讳“回”字,遂把“回村”改称茴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皮毛市场极为驰名。
吕店:位于茴村西南3公里。明代吕姓在此设店铺,故名。清末曾称甘雨店,后仍称今名。
9、苗桥乡
一村一大 苗桥:位于市东21公里,乡政府驻地。相传宋初苗氏在此立村建桥,时称苗村桥,后简称苗桥。此村物产大白菜,素有“苗白”之称,为永城特产。
一村一大 苗桥:位于市东21公里,乡政府驻地。相传宋初苗氏在此立村建桥,时称苗村桥,后简称苗桥。此村物产大白菜,素有“苗白”之称,为永城特产。
大新庄:位于苗桥南3公里。清初黄氏迁此立村,称黄新庄,后改今名。新庄煤矿为永城大型煤矿之一。
10、高庄镇
高庄:位于市东13公里,高庄镇政府所在地。原名高庄寨,后简称此名。高庄酥梨远近驰名。该镇地下煤藏丰富。
葛店:位于高庄东南与安徽濉溪县相邻,原名永安集,后有葛家店铺,清末更今名。村西有煤矿,是永城较早煤矿之一。
车集:位于高庄西南和市东城区相连。明初此地有大雾庄、小车庄、坟台村东西并列,后连成一村又逢集市,始名车集。清咸丰年间,捻军小领袖李月系此村人。现为永城煤炭产地之一。
高庄:位于市东13公里,高庄镇政府所在地。原名高庄寨,后简称此名。高庄酥梨远近驰名。该镇地下煤藏丰富。
葛店:位于高庄东南与安徽濉溪县相邻,原名永安集,后有葛家店铺,清末更今名。村西有煤矿,是永城较早煤矿之一。
车集:位于高庄西南和市东城区相连。明初此地有大雾庄、小车庄、坟台村东西并列,后连成一村又逢集市,始名车集。清咸丰年间,捻军小领袖李月系此村人。现为永城煤炭产地之一。
11、薛湖镇
薛湖:位于市北22 5公里,为薛湖镇政府所在地。原名召留村。世传唐代薛仁贵征东曾在此湖边卸盔甲休息,因称薛里卸甲湖,又称薛家湖、薛家寨,后简称薛湖。
洪路口:位于薛湖西3公里。原名兴路集,后洪姓兴起,又系交通路口,改称洪路口。
薛湖:位于市北22 5公里,为薛湖镇政府所在地。原名召留村。世传唐代薛仁贵征东曾在此湖边卸盔甲休息,因称薛里卸甲湖,又称薛家湖、薛家寨,后简称薛湖。
洪路口:位于薛湖西3公里。原名兴路集,后洪姓兴起,又系交通路口,改称洪路口。
侯寺:在薛湖西北3里处,原名召留寺,明初侯姓迁此改今名。
侯楼:在薛湖东南3公里,明初侯姓来此建村有楼房,故名。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侯镜如(原名侯心朗)的故里。
侯楼:在薛湖东南3公里,明初侯姓来此建村有楼房,故名。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侯镜如(原名侯心朗)的故里。
12、侯岭乡
侯岭子:位于永城西城区东南9公里处,原为侯岭乡政府驻地(1998年迁至东十八里村)。明永乐元年(1403年)山西省高平县建宁村侯氏迁民来此,在湖地中的南北高岭上建村,始称侯家岭、侯岭寨,现称侯岭子,简称侯岭。
柏山:位于侯岭南8公里处,原高海拔46 9米,系芒砀山脉向东南延伸余脉,因山上多柏树而得名。战国时宋人在此山得玉向宋戴公五世孙乐喜(字子罕)献玉,子罕不受拒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此山青石60年一变玉,又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游此山赋诗一首《题柏崖山》。现由于开山取石几乎削平,山东麓有村柏山集。
李口:位于侯岭南7公里处,系浍河与界沟交汇处,明初李姓在此建村摆渡,原名李渡口,清末简称李口。
二郎庙湖:侯岭村西,清代之前曾称焦州湖,因在湖中建有二郎庙,故名。西汉时曾在此置建成侯国,吕后(吕雉)之兄吕释被封此国,国都毁于何代不详。建国前有一年冬天某日早
侯岭子:位于永城西城区东南9公里处,原为侯岭乡政府驻地(1998年迁至东十八里村)。明永乐元年(1403年)山西省高平县建宁村侯氏迁民来此,在湖地中的南北高岭上建村,始称侯家岭、侯岭寨,现称侯岭子,简称侯岭。
柏山:位于侯岭南8公里处,原高海拔46 9米,系芒砀山脉向东南延伸余脉,因山上多柏树而得名。战国时宋人在此山得玉向宋戴公五世孙乐喜(字子罕)献玉,子罕不受拒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此山青石60年一变玉,又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游此山赋诗一首《题柏崖山》。现由于开山取石几乎削平,山东麓有村柏山集。
李口:位于侯岭南7公里处,系浍河与界沟交汇处,明初李姓在此建村摆渡,原名李渡口,清末简称李口。
二郎庙湖:侯岭村西,清代之前曾称焦州湖,因在湖中建有二郎庙,故名。西汉时曾在此置建成侯国,吕后(吕雉)之兄吕释被封此国,国都毁于何代不详。建国前有一年冬天某日早
晨上雾,曾经呈现城市幻影。永城至今尚流传“二郎庙湖上大雾——现成(城)”的俗语。上世纪三十年代,侯岭子文人侯良佐(国楹)目睹此景曾吟《二郎湖畔吊焦州》:“后人无处觅焦州,唯有二郎水一湖;大雾弥漫现幻影,遥望城堡近却无。”呼庄诗人郭捍城也有《咏二郎湖》诗一首。现在二郎湖已成为永城市新兴煤化、食品等工业基地。
大王庄:位于侯岭西约3公里,来历不详。邻近的张庄、赵楼、孙楼、程庄均有铁矿,远景储量404 2万吨。
谢酒店:位于侯岭西北2公里的永宿公路两侧。清代康熙年间(1690年),该村农民谢应明拾600两遗金尽还失主,失主愿分半酬谢,谢公一毫莫受,失主因此携酒肉前来村答谢,由此把村名十里堡改为谢酒店。清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知晓后,为崇尚谢应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遂亲自撰文“还金闾”并立碑一通。现此碑尚存,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庄:位于侯岭东4公里,其东和南与安徽濉溪县接壤。北宋呼延赞官居大名府都巡检,卒后葬于此,因称呼家庄,后又称义勇集、义勇镇。民国至今仍以“呼庄”称之。清代捻军小首领冯震(绰号老捶手)即呼庄人。现有人误称为“胡庄”。
张菜园:位于侯岭南6公里。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与冀小楼的冀姓、邰庄埠的邰姓为一家分出三兄弟分别繁衍而来。清为张菜园寨,现名张菜园村。
大王庄:位于侯岭西约3公里,来历不详。邻近的张庄、赵楼、孙楼、程庄均有铁矿,远景储量404 2万吨。
谢酒店:位于侯岭西北2公里的永宿公路两侧。清代康熙年间(1690年),该村农民谢应明拾600两遗金尽还失主,失主愿分半酬谢,谢公一毫莫受,失主因此携酒肉前来村答谢,由此把村名十里堡改为谢酒店。清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知晓后,为崇尚谢应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遂亲自撰文“还金闾”并立碑一通。现此碑尚存,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庄:位于侯岭东4公里,其东和南与安徽濉溪县接壤。北宋呼延赞官居大名府都巡检,卒后葬于此,因称呼家庄,后又称义勇集、义勇镇。民国至今仍以“呼庄”称之。清代捻军小首领冯震(绰号老捶手)即呼庄人。现有人误称为“胡庄”。
张菜园:位于侯岭南6公里。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与冀小楼的冀姓、邰庄埠的邰姓为一家分出三兄弟分别繁衍而来。清为张菜园寨,现名张菜园村。
13、黄口乡
黄口:位于市南16公里,黄口乡政府驻地。浍河南岸,西临白洋沟,原名薛曈桥集。清代黄姓迁此,又系水陆交通要道,改称今名。
响泉赵楼:在黄口南1公里,浍河南岸,与安徽涡阳相邻。原名柘树村,因清初赵姓兴旺改称赵楼,又因邻近浍河中响泉,故名“响泉赵楼”。
陆楼:在黄口北5公里。清朝时曾建有6座土楼,故名“陆楼”。皇沟御酒系列驰名中外,永城酒厂总部设在此村。
黄口:位于市南16公里,黄口乡政府驻地。浍河南岸,西临白洋沟,原名薛曈桥集。清代黄姓迁此,又系水陆交通要道,改称今名。
响泉赵楼:在黄口南1公里,浍河南岸,与安徽涡阳相邻。原名柘树村,因清初赵姓兴旺改称赵楼,又因邻近浍河中响泉,故名“响泉赵楼”。
陆楼:在黄口北5公里。清朝时曾建有6座土楼,故名“陆楼”。皇沟御酒系列驰名中外,永城酒厂总部设在此村。
14、双桥乡
双桥:位于永城市西南9公里,大涧沟穿村而过,因该村在大涧沟上曾有两座石桥,故名。
大碱荒:在双桥北1 5公里。明代末年李姓迁此建村,因盐碱地多,一片荒凉取名李碱荒,后村东南建小碱荒村,遂更今名。该村盛产酥梨,可与砀山梨媲美
双桥:位于永城市西南9公里,大涧沟穿村而过,因该村在大涧沟上曾有两座石桥,故名。
大碱荒:在双桥北1 5公里。明代末年李姓迁此建村,因盐碱地多,一片荒凉取名李碱荒,后村东南建小碱荒村,遂更今名。该村盛产酥梨,可与砀山梨媲美
15、新桥乡
新桥:位于永城市南14公里处,浍河右岸。古称费亭,东汉曹腾封费亭侯。后其养子曹嵩和孙子曹操皆袭费亭侯。曹操一生曾先后五次回故乡费亭筹练军马,现有点兵校场旧址,邻近
新桥:位于永城市南14公里处,浍河右岸。古称费亭,东汉曹腾封费亭侯。后其养子曹嵩和孙子曹操皆袭费亭侯。曹操一生曾先后五次回故乡费亭筹练军马,现有点兵校场旧址,邻近
前刘营、后刘营等村皆因曹操屯兵营盘而得名。该村清代曾建有浍滨书院(又称曹植书院)。费亭因位于浍河南岸建有石桥又称费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修砖桥,渐称今名。现建有新桥煤矿。
胡道口:位于新桥西北2公里,浍河南岸。明代建村,相传明崇祯年间该村有一匹胡郡马,又为交通路口,故名。
荣庄:位于新桥西南2公里,原名蒋楼,后荣姓兴旺,改称今名。
老孙庄:位于新桥北4公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为县委重点工作村。1982年县科委曾在此村培育出“永城优质系列76194号”棉花新品种。
胡道口:位于新桥西北2公里,浍河南岸。明代建村,相传明崇祯年间该村有一匹胡郡马,又为交通路口,故名。
荣庄:位于新桥西南2公里,原名蒋楼,后荣姓兴旺,改称今名。
老孙庄:位于新桥北4公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为县委重点工作村。1982年县科委曾在此村培育出“永城优质系列76194号”棉花新品种。
16、马桥镇
马桥:位于永城市西南20公里,是马桥镇政府驻地。村建在包河两岸,河上历代有桥,始名马村桥,后简称马桥。清代1862年捻军将领苏荃领兵驻马桥,僧格林沁带清军围困该村,激战33天,苏突围被俘遇害。
桐沟集:原名大士店集,因临近桐沟,改称今名。
马桥:位于永城市西南20公里,是马桥镇政府驻地。村建在包河两岸,河上历代有桥,始名马村桥,后简称马桥。清代1862年捻军将领苏荃领兵驻马桥,僧格林沁带清军围困该村,激战33天,苏突围被俘遇害。
桐沟集:原名大士店集,因临近桐沟,改称今名。
本文来自宜宾在线,宜宾学院/
17、裴桥镇
裴桥:位于永城市西南23公里处,为裴桥镇政府驻地。南临包河,原名三家村,明弘治年间,因裴姓重修塔岗桥,更名裴家桥,后简称今名。1948年11月3日,小平、陈毅、张际春、陈赓等来此村,召开了豫皖苏三分区淮海战役支前会议。
书案店:在裴桥西南4公里,原名落鞍店,因地形如书案,更今名。1939年初,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师前身)司令部驻此。司令员彭雪枫为度春荒在此卖马,至今传颂。
裴桥:位于永城市西南23公里处,为裴桥镇政府驻地。南临包河,原名三家村,明弘治年间,因裴姓重修塔岗桥,更名裴家桥,后简称今名。1948年11月3日,小平、陈毅、张际春、陈赓等来此村,召开了豫皖苏三分区淮海战役支前会议。
书案店:在裴桥西南4公里,原名落鞍店,因地形如书案,更今名。1939年初,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师前身)司令部驻此。司令员彭雪枫为度春荒在此卖马,至今传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