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撒梅彝族文化及艺术
  摘要:撒梅人是彝族的支系之一,人口约有28000人,该民族是昆明最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云南彝族撒梅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节庆等活动,如“祭天神”、“火把节”、“祭虫王”等许多传统节庆及民族习俗沿袭至今。其中民间舞蹈扁鼓舞、踩场舞、民间剪纸、刺绣以及虫王节、火把节等,于2005年已经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中。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推动与见证下,撒梅人对艺术及文化产生了独特的见解,把民族传统文化与聚居地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并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歌舞艺术。
        Digests:The samei people,a branch of the yi people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28,000,are one of the oldest indigenous peoples in kunming.Shamei people of yi nationality in yunnan have rich and colorful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e,ethnic festivals and other activities,such as "worshipping the god of heaven","torch festival","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king of insects" and many 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ethnic customs.Among them,folk dance such as flat drum,trampling dance,folk paper cutting,embroidery,insect king festival an
d torch festival were approved by kunm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2005 and included in the protection list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folk culture in kunming.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under the promotion and witness of history,the samei people have developed a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art and culture,combin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ompact communities,and producing a unique and distinctive ethnic singing and dancing art.
        关键词:撒梅人;艺术;歌舞
       
worshipping       
云南彝族撒梅人现居于云南省昆明市东禹官渡区阿拉乡和大板桥乡,仅大板桥乡就有13个撒梅人村庄。撒梅人是彝族诸多个分支中的一种,撒梅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歌舞形式,并且把民族文化与聚居地环境相结合,民族文化与民族特具有独特鲜明的特征。现如今国内外对撒梅人舞蹈的研究很少,主要原因一则是撒梅人数量稀少,
鲜有人知;二则撒梅文化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古老文献难以保存。
        在改革开放之前好几十年撒梅人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撒梅人民都在为生计奔波,少有歌舞产生与传承,形成了一个小的艺术断层,仅有语言和传统习俗传承了下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产生矛盾,撒梅人民基本生活水品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后,撒梅人歌舞才又再次兴盛发展起来,在与云南本土的花灯的结合下,演变产生了新的舞蹈形式与歌曲调式,从劳动中的边唱边跳,发展到了茶余饭后自娱自乐的方式,从娱神转换为了自娱。
        撒梅人有着两个盛大的节庆--火把节、祭虫王节。撒梅人传说,多年以前,有一个勇敢的撒梅族武士作王,如果他的头颅在战斗中被砍掉,会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重新长出来。然而,他的妻子将其不死的秘密泄露出去了,他终于在一次战斗中被杀。撒梅族人点着火把到处寻他的灵魂,以至沿袭成一个传统,即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关于祭虫王节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清朝时期,撒梅村寨有一户人家,生有十个儿子,三个女儿,这一家人忠厚善良十分和睦。后来子女们逐渐长大,相继婚嫁,小女儿也嫁到了现昆明市官渡区的一户人家,一天早上,母亲十分想念小女儿,和儿女交代过后便动身前往小女儿婆家去看望小女儿,母亲走了大半天才
终于到了小女儿的婆家,进了亲家的门,亲家一家态度十分冷淡,爱理不睬的,随后就得知小女儿嫁过来之后公婆刁难,丈夫打骂,最终小女儿忍受不了自尽身亡了,而小女儿去世的消息,亲家一家都没有告诉儿媳的娘家人。母亲又气又恨离开小女儿的婆家,走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山下实在走不动了,到一个背风的地方歇一歇,可是母亲一歇就再也没有起来。过了一个多月,家里的儿子看母亲久久没有回来,就出来母亲,妹妹的婆家说母亲当天就回家了,两个儿子急得不知所措时一只乌鸦朝他们叫唤,乌鸦向前飞,他们就追过去看,随后看到了一座形状十分奇怪的新坟,像一个巨大的蚂蚁窝,两个儿子不约而同的用手刨开土堆,刨了不久就看到了母亲,虽然过了一个多月,母亲的遗体没有一点腐烂或者改变,就同生前一样,随后来家人商量,于七月初七把母亲安葬于发现母亲的地方。奇怪的事情随后就发生了,每年农历六七月庄家成熟时,母亲的坟墓上就会有大量的蝗虫和白蚊,小女儿婆家那一片的庄稼成熟后就会被虫子吃光,小女儿的婆家一家全被饿死了人们发现这一现象后,便会于七月初七来祭拜母亲,民间的祭拜活动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乾隆年间,地方乡里都会统一组织祭拜来这位母亲,后来这位母亲被民间尊为虫王娘娘,便开始了每年祭拜虫王娘娘,祈求丰收的传统,也就此告诫后人,不可做恶事,会被虫王娘娘惩罚,不能欺负弱小,传承了与人为善的宝贵品质。在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祭虫王节时,热情沸腾的篝火晚会,众把火把围成一堆堆的篝火,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来年丰收,据了解,火
把节与祭虫王节是撒梅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撒梅姑娘们跳着扁鼓舞展现自身魅力,撒梅小伙子在各种比赛中博取姑娘们的芳心和笑容,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着爱意。而后,在1980年时,为了发掘和保护撒梅人可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昆明市文化局的指导下,官渡区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撒梅人聚居区调研采风,搜集整理了大批撒梅人民族民间歌舞。
        关于撒梅人的宗教信仰是这样的,基督教在撒梅族人中有很长的历史。澳大利亚传教士亚瑟•尼可尔斯(Arthur Nicholis)1906年首次进入该地区开始布道工作。武定县和禄劝县的东理泼族近期又传福音给撒梅族,以至现今撒梅族人中至少有300人信从基督者。
        撒梅人的文化及艺术自身的淳朴性,展现了撒梅人民传播的单纯、朴素又充满希望。撒梅人民最初的艺术是以边歌边舞的形式再现彝族撒梅人先民的生产劳动状态,表现出云南彝族撒梅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表现了彝族撒梅人民勤劳质朴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技能升华到了艺术审美的角度。
        参考文献:
        [1]《史记》 2007年三秦出版社
        [2]《滇志》  1997年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云南通志》  200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4]《高坡社区志》  2018年6月第1版高坡社区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用于西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云南彝族撒梅人舞蹈及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