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助力成长——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资助育人
重庆铁路小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品格佳、身体棒、知识牢、能力强、合作好的好少年”。在“自生动力,向美而行”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积极探索困难学生保障体系——拓展资助渠道,建立以经济资助为基础,立德树人为导向、心理呵护为载体的深层资助体系,旨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有与其他孩子一般、和时代同步、阳光成长与进步的同时,自生动力,传递爱心,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现将铁路小学在资助育人道路上的探索向大家汇报如下:传递爱心
一、开展多方联动,拓展资助渠道
新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学校坚持抓细抓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街道、社区大力助推,高度重视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孩子们的成长送上一份暖心助力。
1.开展“大手拉小手,幸福花开”活动。
我校党总支从2010年开始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一帮一扶”活动。即每位党员教师每学期走访1-2名困难学生家庭,帮扶1-2名困难学生,为他们捐款、捐书、缴纳社会实践费用等,以经济资助、学业辅导、思想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增进了孩子对生活的信心。
2.组织“爱心跳蚤市场”,成立“爱心银行”。
学校德育处开设了一个爱心账户,通过每学年举办的“跳蚤市场”,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用不了的东西放在“爱心跳蚤市场”义卖。义卖的经费存入学校的爱心账户,当学生或者家庭遇到突发状况,学校便利用爱心账户进行慰问或补贴,虽然钱少但是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助精神。
3.联合社区,开展“爱心捐赠行动”。
每学期联合社区的爱心人士,为困难学生捐赠书包、文具、手套、衣服等生活学习必需品的“爱心捐赠活动”。并通过跟踪联系、家庭回访等方式,及时关注资助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跟进解决问题。
4.跟踪帮扶,解决家长“心病”。
学校联合黄桷坪街道退休支部、派出所、邮电支路社区等精准帮扶。黄桷坪退休支部六年一直坚持对贫困学生潘佳、派出所党支部对单亲学生周诗语制定帮扶方案,既在物质上帮扶,更在精神上时刻给予慰问和鼓励。学校和社区为我校困难学生潘祥、冉翔同学父母申报低保,为他们父母联系工作;周末举办周末课堂,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聚焦劳动育人,开拓资助外延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保障下,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基础问题已基本解决。但资助“育人”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我校探索寻劳动教育和资助育人的内在联系,希望能通过开展多元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担当、学会感恩,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劳动教育串联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扶困”“扶志”校内课程,实现校内外实践两相结合。
(一)校内课程,活动育德
1.多元活动,润德于心。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利用“三八
”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传承中华美德,传递资助的精神内涵。
2.寓教于乐,劳育于行。开设小鲁班、泥塑、手工等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专门的劳动场所,它们在社团中学习传统的木工、泥塑、蜡染技能,体会劳动的辛勤与付出,培育劳动成就感,幸福感,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拓宽资助的外延。
(二)校外实践,以劳育美 
1.“爱心天使进社区”
献爱心,见行动。20多年来,学校坚持联合社区与街道,给予受资助孩子更多的实践机会,感受劳动的美,在劳动中成长。截至目前,我校已连续开展“爱心天使进社区”实践活动22年,开展了400多次,共有16000多人次。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清扫街道、指引路人、慰问独居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水果......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爱心天使”的角意识和助人为
乐的劳动精神,体验劳动“幸福感”,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学会感恩国家、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2.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别样人生。
为了解决家长不在家,孩子无人管的矛盾,学校和社区联合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参加社区组织的,“我是小小交警”体验活动。组织孩子们到路口指挥行人过马路,搀扶小孩和老人过马路,体验“交通志愿者”生活。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拿着“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到商铺、菜市场、小区宣传“垃圾分类”。三是组织困难学生陪同市总工会领导走访了四位困难退休职工,看到这四位退休职工,哪怕面临着疾病、生活窘迫,但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仍旧充满希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为社区做贡献。孩子们深受鼓舞,他们也希望回报社会,进而逐步培养受助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五是带领贫困学生参观美院画展、交通茶馆、参观铁马博物馆等,拓展他们视野;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
三、呵护阳光心理,护航资助精神
心理健康良好与否是形成和谐人格的重要维度,为呵护学校受资助学生健康心理,避免因家
庭条件不够宽裕,从而导致自卑、抵触抗拒、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等情绪,或者因家庭关系等方面原因,引起的孩子心态不稳定、对资助理所应当等状态,我校定制专项护航计划。
首先,利用课题资源。西南大学心理学夏教授每学期对我校3-6年级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并分析原因,提供专业分析,方便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疏导。
二是联合川美、电专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三到校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便于及时发现孩子心理情况。
三是我们聘请到专业心理公司团队,每周一天为心理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并建立个人档案;每周为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心理讲座,结合老师每学期不定时家访情况和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孩子的了解,开展制定进一步帮扶措施。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我校各类资助的帮扶下,家长们好评如潮,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越来越开朗,学习上更加有目标和动力,对未来充满憧憬;生活上,更加独立自主,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人交往阳光自信,也更能关心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之花已在我校生根发芽,资助的精神已浸润到铁小每一个孩子心中。总之,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我校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资助育人、劳动育人形式,准精准帮扶精准育人的途径,将爱与温暖、劳动与收获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