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的个人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作者:陈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3
        ; 要:作家和作品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爱玲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旷世才女,其传奇的一生,对其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梳理张爱玲的个人经历,浅析对其作品的影响,为大家研究张爱玲其人、其作品、作家与作品等提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张爱玲;作家;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一、张爱玲其人其事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最走红的女性作家。上个世纪20年代,她生于上海滩的名门望族。其祖父是清代末期的名臣,祖母是当时清朝的重臣李鸿章的长女。但是,在张爱玲出生和成长的时候,当时那个时代和她家庭的繁华都已经是过去时了。
        2岁,随其父亲迁居浙江。4岁,张爱玲开始在私塾接受教育,当时她的母亲在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照顾。8岁,随父亲重新回到上海居住,这个时候张爱玲开始学习才艺,绘画、钢琴以及英文等,并且开始接触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古典名著。10岁,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12岁,和冷酷凶悍的后母一起生活,这个时候,少年张爱玲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了欺凌。张爱玲写出首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13岁,张爱玲又发表其个人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7岁,张爱玲与后母争吵,遭到父亲毒打并被父亲关押了起来。18岁,张爱玲从父亲和后母那里逃了出来,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19岁,张爱玲就读香港大学。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香港大学停课。第二年夏天,张爱玲返回上海。
        生存的困境,亲情的缺失,对少年时期的张爱玲影响很深,也使她形成了独立孤僻的性格。俗话说,痛苦出诗人,少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也成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重要素材。
        如果说22岁之前张爱玲才气初露端倪的话,她真正步入文坛就是在此次返回上海之后。1943年回到上海,张爱玲开始以文字为生。同年5月,张爱玲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让她在上海文学界一炮打响,6月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随后又陆续发表《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等经典作品。
        1943年,也正是张爱玲(23岁)和有名的汉奸文人胡兰成(38岁)相遇的时间。与胡兰成的相识,是从胡兰成看到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后大为赞赏开始的。此时,已婚的胡兰成主动拜见张爱玲,两个人长谈了5个小时,彼此生发倾慕之心。1944年,在张爱玲和胡兰成感情最浓烈的时候,她陆续刊出长篇小说《连环套》、《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这一年8月,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的胡兰成,与张结婚。9月,出版小说集《传奇》。彼时,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就在这一年的11月,胡兰成在武汉与一名小护士同居生活。19458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逃亡。1946年初,张爱玲寻逃亡的胡兰成,但此时胡兰成已经又与另外一个女人生活。19476月,张爱玲彻底对感情心灰意冷,写了一封与胡兰成的绝交信。
        1944年恋爱结婚,1947年决裂,感情经历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随后,张爱玲赴美国,很少有作品问世。199598日,张爱玲逝于洛杉矶寓所。
        二、张爱玲作品创作与其个人经历的关联性
        父亲是个荒淫残暴的封建遗少,母亲丢下很小的张爱玲到海外游学。童年的张爱玲是在孤独、寂寞和后母的虐待中度过的。张爱玲在纷争、倾轧、暴虐和摧残中被过早催熟。
        由于自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43年(遇到胡兰成)以前,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差不多都不是正常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主人公葛薇龙投靠她的姨妈,后来成为一名。《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少女愫细的母親和都有着不幸的婚姻,这导致愫细最终心理是扭曲、变态的,爱上愫细的教师罗杰最后被逼到自杀。《心经》则是写父女恋。作品中,尽现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扭曲,这都与她早年的经历有关。
        直到1943年,于亿万人中、于乱世中遇到欣赏她、懂她的文字、懂她的胡兰成。这对张爱玲来说,是多么欣喜。她开始剥离原生态家庭带给她的痛,个人感情世界有了新生,她与胡兰成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1943年至1945年,恋爱中的张爱玲写出了她最美最有才华的作品,她感情最丰富的时候正是她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张爱玲几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三、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射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直观地表达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创造的思想,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射。
        作者是文学生活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人。在作品形成的过程中,作者生活环境和经历,对作品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将主观情感等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成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传递渠道。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其经历和感受,由此让读者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些,在张爱玲本人经历与作品之间,都能到印记。曲折的流年,苍凉的感情,是张爱玲独特的传奇,她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战乱、家庭、婚姻、女性的理解,也是对其传奇一生经历的再表达,并试图唤起读者的共鸣。
        作家和作品是相融的,捕捉作者生活中的点滴,对探索其创作思想内涵是有价值的。通过了解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对理解其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自传小说三部曲》20094月出版。
        [2]《张爱玲传记》20076月出版。
        [3]《作家与作品关系再审视》高玉秋《 光明日报》20111221日。个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