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一名高中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重任,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呢?
一、把握高中生成长心理特点,顺势而为
从成长的阶段来看,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上升期,他們思想敏锐,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经验之谈,内心特别反感命令式说教,很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情感的角度看,00后的高中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亲情观念相对淡薄,个人责任淡化,比较自我,缺乏集体协作精神、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面对这样的体,教师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把握其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收到效
果。众所周知,论证某一观点时可能不止一个素材可用,那么是选用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大众的还是典型的,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已定论的还是未定论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显然,动态的、立体的、直观地更受学生欢迎。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关心学生所需要的,顺势而为,在共鸣中实现课堂的情感价值升华。
二、活用素材,丰富课堂,增强文化自信
(一)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典例宣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素材。它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但“拿来主义”的素材可能会适得其反,好比现在推行的汉语言交流如果强用古代的之乎者也,总让人无所适从。那么,教师该怎么活用素材?笔者认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典例宣传!譬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选材上,笔者选用的是2016年荣获全国“砖雕大国工匠”称号的何世良典例。首先,何世良作为广东本土人士,更能让学生感受到
榜样就在身边;其次,透过何世良在砖雕方面的辉煌成就及其精美的雕刻作品,让学生更深入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内在蕴意,于潜移默化中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美!再者,通过何世良在砖雕传统艺术发展中的困境(由于砖雕精细技术要求高、费人力、耗时长,很少有学徒愿意坚持,何世良担心这项技术会失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新。实践证明,精选素材,做好典例宣传,有利于以点带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巧用传媒技术,打造立体课堂
个人传记 习总书记说过,“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不日新者必日退’”。从教学的角度看,要与时俱进,发挥传媒技术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丰富课堂。当前,国家推出的好些栏目都值得引进课堂,比如《中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舌尖上的中国》《一带一路》等。善用正面素材,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知识中徜徉,在科技中穿越,在文化中浸润,而且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也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诚然,在这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实现教学理念创新,要敢于打破“粉笔+黑板”的思维,要
敢用、善用传媒技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好的氛围,为传媒技术的使用作好铺垫,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笔者引用《中华诗词》的课堂中,首先以其中的某个作品作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视频作铺垫,然后还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关于诗词歌赋的比拼,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欢乐中升华)。
(三)与时俱进,用榜样坚定信念
柏拉图在《论教育》中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00后的高中生而言,让其认可民族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他们的偶像,用榜样去坚定信念。说起偶像,很多人都会想到歌星明星,其实偶像也分种类的,有的靠颜值、靠包装,有的靠实力、魅力;笔者认为,前者无从选择,但是后者却可以培养,教师就该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有实力有魅力的偶像。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笔者看来,多看书,尤其是个人传记,能让枯燥、抽象知识的呈现更丰富,更立体;而行万里路更贴近生活,更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坚持每月至少阅读两本书,坚持每年到中国的各个城市去感受当地的人文,认真记录所见所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涌泉”。在笔者的课堂上,从不吝啬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思,总能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把枯燥的知
识讲明、析透。诚然,成为学生的偶像不易,但是教师要坚定自己可以做个有魅力的人,并为之不断努力。过去十年,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做教育要真、要严、要新、要信,要时刻谨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严于律己,十年如一日,不断摸索,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笔者曾经分享过关于“信念”的一节课,并把自己的座右铭“人生没有如果,只有但是”写在黑板上。多年后,这句话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纪念册里,而且还出现在学校的优秀学生展板上,我的学生也把这句话当作她的座右铭)。
三、宣传主流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国际和国内仍存在一些诋毁国家和党的声音,对待不良文化,不仅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而且还要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宣传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增强学生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底气,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增强文化自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