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克亚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诗歌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形象;(2)依据带有感情彩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形象;(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诗歌的形象。根据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分析可知,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
【答案】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
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易经 周易>360网络防火墙【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能力。诗歌的景物形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景物形象(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理解诗歌内容可知,诗人借“杨花落”“子规”: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传真怎么发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公主与美洲狮
【详解】
本题的前一问重点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后一问重点考查赏析诗人的情感态度能力。整首诗都是“咏山泉”的,所以要指出“山泉”具有什么品格,就要对那些描写山泉的诗句加以分析,看看它们都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中间四句是描写山泉的情状的,首尾四句是表达诗人对山泉的情感的。山泉的品格就是由首尾四句诗表达出来的,诗人的情怀也主要是由这四句诗表达出来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汉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4.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答案】清幽恬静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诗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宁静淡薄的意境烘托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 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
6.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快手昵称【答案】5. (1). 缺月疏桐 (2). 漏断人静 (3). 不肯随意栖息
6.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就要紧扣“情”,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本题中,上片有月、桐、人、鸿等意象,分析其修饰词“缺”“疏”“幽”“孤”,可以理解到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下片“不肯栖”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上片有月、桐、人、鸿等意象,分析其修饰词“缺”“疏”“幽”“孤”,可以理解到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故第一、二空填缺月疏桐、漏断人静;下片“不肯栖”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故第三空填不肯随意栖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境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
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
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7.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在会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即可得出答案。诗的一二两句中的意象是:灯火、荒村、黄叶、雪、门,意思是说荒村中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屋外是黄叶满地,漫山白雪飘飞。注意描绘时注意语句的生动与优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