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英雄故事1000字
1.早期经历
叶挺,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1919年,经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何贯中长兄)引荐,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任支队副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
路。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他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2.北伐期间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参谋处处长(一说:12师36团团长),旋即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不久奉命转往肇庆,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月5日,独立团经过
两天的战斗,击溃投靠吴佩孚的赣、粤部队4个团,攻占湖南攸县城,北伐军进入湖北通城县,当地有名的革命志士吴国珍等热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参与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
汀泗桥战役中正面部队进攻受阻后,他率部翻越大山出其不意抚敌侧背,大败守敌,并乘胜追击20余公里,夺取咸宁县城。继又率部参加进攻吴佩孚亲率重兵据守的贺胜桥,先以团主力突破敌军桃林铺防线,揳入其防御纵深,再以预备队相机投入,将反扑的优势敌人击退。在所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连突破印斗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占领了贺胜桥。随后,独立团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率部围困武昌。叶挺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此时,第四军军长为张发奎。
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扩编或改编,叶挺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任第十一军副军长。
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夏斗寅
3.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南昌起义爆发后,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锴)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接到党的通知,要他前往苏联。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中国代表大会,会议虽充分肯定了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却没有给叶挺平反。
1928年秋,叶挺到了德国首都柏林。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过了5年时间。以翻译德文
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1930年春,周恩来来到柏林,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与叶挺进行了促膝长谈,告诉他干革命不能考虑自我。周恩来的话对叶挺启发很大,旅居德国的廖承志等人也不断鼓励叶挺。
1931年,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得叶挺再也不能呆在国外了。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他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注意国内局势。但远居海外,消息毕竟太少,也来得太慢。为此,他离开了德国,来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1932年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陈毅的故事
4.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
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5.回渝罹难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1946年3月7日,中共中央、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1946年4月8日,他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遇难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死讯传出后,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陈毅作《哭叶军长希夷同志》。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