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故事为家庭付出的例子
【篇一:为家庭付出的例子】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事母至孝,每逢假日,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
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篇二:为家庭付出的例子】
常常有人说:“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所收”。
也常常听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的。
也许你会反对我的意见,我不会反驳。人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正因为大家有区别、有差距,社会才会出现美与丑,才会有正义和邪恶的分别,人与人之间才会有那么深的隔膜。
太傻、太呆、太幼稚、太单纯,我的付出会被人所嘲笑吗?
可悲呼!可叹也!
诚然,有时是感觉一腔热血付空流,真心的付出得来的只有心痛的感觉和对一些人和现象的
失望。那面有心痛的感觉,可再一想想,也许是我付出得不够多,还是付出的方式不对,或许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付出呢?
当你付出时,是否想得到回报呢?
其实,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但当斤斤计较付出和收获时,也许得到的将会是痛苦。
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
奉献一颗真诚的心,孤独的人就少了。
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付出就一定要有收获吗?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即使仅仅是收获幸福的感觉”。
2.
在人类的心灵中,有着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劳动者唯一的法门,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们的洗礼。而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稳,那人便是不劳而获,贪图别人的血汗钱,将
占为己有,那是懒惰无能的人。有了付出才会有成果,人类有着两件致富的法宝——头脑与双手。钱并不是得心应手,那些富人也有着致富的聪慧头脑。
从说起,在一户勤劳的家庭中,一对夫妻俩勤勤恳恳,创下了一份份的遗产。成天到晚的工作着,因此过了几年,这一口子,便富了。但是他们对其子从小就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他由衷的关心,促使他养成了懒惰贪吃的坏习惯。等老两口去世后,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乐。饿了吃父母留下的粮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过着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因此过了许久,也就是腊八这天,他俩只剩下一碗粥。最后被饿死,冻死。没有吃不完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中懒夫妇的下场也就是不劳而获者的下场。这把心中的天平称已经失去了平衡,东倒西歪。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便想得到收获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在我幼时,经常听妈妈说谈起一个故事,教育我万事皆成功,必须消除懒惰的思想。“原来那宝贝就是他的头脑和双手”这句话我直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时时刻刻的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这个故事虽然是童话,但它能给我,谆谆教导。故事发生在民间,有一位青少年,他的父亲临终前告诉这位少年:“儿啊,我留给你两件宝贝,有了它们,你便能得到财富。”与是
父亲逝世了,这位青少年冥思苦想,便了家中每一个角落,连后院,也翻了一便,可他始终没有到。有一天一位老爷爷,看着他心事重重,便走到少年前,问起了事来。青少年将事情认认真真的与老者说了一便。起初只听他哈哈一笑,便告诉了少年:“宝贝就是他的头脑和双手。”此时的他茅塞顿开,恍然大误,明白其中这一成透人心思的道理。从此以后,这个青年用这两件“宝物”创造了许多许多....虽然这是一个童话,但其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要想获取幸福与财富,天平对待世间各式各样的人都是铁面无私的。只有你业经与勤,形成于私,才能支撑起财富的大伞。
如果现在还是社会的话,当官的鱼肉百姓,不劳而获与劳而不获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可是现在是一个真才识学年代,如果你成天瘫坐着,不工作,不学习,去享受。那钱财会从天而降,决定是一个美好的梦。如果所有人都希望过充实的生活,必须认真工作,努力,便是事实的,一生将会快快乐乐地美好度过去。谁都愿做这种人。让我们充分利用“人身两件宝”,创造美好的明天。
【篇三:为家庭付出的例子】
刘长英,河北唐山市范各庄乡前岳各庄村一名农村妇女。
1984年,20岁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何友,并结了婚。何家当时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母亲过世,父亲体弱,3个弟妹尚小,还欠了4000多元外债。进了丈夫家的门,刘长英就开始和丈夫没日没夜地劳作,不仅让一家人吃上了热乎饭,还让弟妹们穿上了新衣服。无奈的是,1985年随着儿子的出生,夫妻俩同时照顾4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明显力不从心。公爹说:“让你大妹退学吧,回家和你们一起料理家务。”刘长英和丈夫坚决不同意。为了多挣些钱,他们改行杀猪卖肉。凌晨4点,他们就得起来烧水杀猪,然后丈夫出摊卖肉,她则驮着半扇猪肉走街串村去零售。有一天风雪交加,经过一段结冰的上坡路,十几米的路,刘长英用了半个小时才一点一点挪上去,浑身汗水被寒风吹得透心凉。那份寒冷,至今她都记得。
让人欣慰的是,弟妹们都考上了大学。弟弟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两个妹妹也成为省级优秀教师。多年的付出,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和睦。38岁那年,她住院做手术,弟弟专程从美国回来,妹妹们则请长假悉心照顾。弟妹们都成家后,刘长英还亲自为公爹介绍老伴儿,让老人安度晚年。如今,公婆相敬如宾,婆媳更是比母女还亲。2011年,小妹因病离开人世,临终前对她说:“嫂子,这辈子我知足了。虽然我从小没了妈,可在嫂子这里,我啥都得到了。”
1995年,刘长英和丈夫开办了一个面粉厂。2003年“非典”期间,当地面粉价格一路上涨,
只有他家承诺不涨价。“非典”过后,面粉厂的生意更胜以前。自己的生活富裕了,刘长英就琢磨着要给乡亲们做点事儿,不仅将面粉厂的空地提供给村民储粮,而且还投资10余万元帮村里修路。
刘长英的无私付出,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里党支部换届选举,她以高票当选村支书。此后,她和丈夫又办起了养猪场、养牛场和观光园,让乡亲们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幸福和快乐洋溢在村里的家家户户。(记者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