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乡村经济振兴的路径研究——基于桓台县乡村经济发展的调查
摘要:合作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山东省桓台县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走组织化的市场化道路,优势叠加互补,形成聚合裂变效应,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关键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经济;经济振兴
近年来,桓台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根本举措,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经济优势、众能动性深度结合,趟出一条强村与富民的共赢之路。截至目前,全县309个村中,已有271个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建市级党组织领办示范社9家,县级党组织领办示范社25家,全县100%的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农村经济合作社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支部领办创办、让利于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最大限度让
众受益、当家做主。在合作形式上,由党支部牵头,村集体以土地资产入股,村民土地或劳动入股,按股分红。在经营方式上,党支部全面领导合作社工作,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吸收“两委”干部、社员代表选举产生的种植能手经营管理。目前已成立的合作社中,271名支部书记均依法兼任理事长,600余名“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在运转机制上,探索设立镇级综合服务平台,负责统购、统管、统销。在分配模式上,普遍实行两次分配:第一次是保底分配,根据农户入股数量,分为两季兑付分红;第二次是根据全年获得利润分红,一般将盈余部分的50%归众,35%支付经营管理者报酬,15%作为集体收入。
(二)坚持众自愿、分类指导。充分尊重众意愿,农户进社自愿、退社自由,让众吃下“定心丸”。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发展差异,成熟一个、推行一个,不定时间表,不搞一刀切,不追求百分之百。同时依法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党支部把合作社潜在风险提前摆出来,明明白白告诉众,正常年份共享收益,遇有重大自然灾害共担风险。多数合作社选择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叠加。县镇指导合作社健全管理制度,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分工负责,对合作社运转全程监督,杜绝“跑冒滴漏”。同时,依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合作社进行定期审计。
(四)坚持系统谋划、配套联动。整合农业、农机、供销、金融等政策资源,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行帮扶,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累计向合作社所在村选派第一书记50余人,累计争取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175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400余万元。
二、取得成效
(一)密切了党干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
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这个纽带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有力提升了组织力。党支部服务众有了抓手,服务功能的增强也赢得了民心,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农民众更加相信党、依靠党、坚定跟党走。
(二)发挥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农民、集体“双增收”
以中等规模村庄为例,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的分红比例,入社后户均每年增收1550元左右,村集体一般可增收2.5万元左右。主要有四本账:一是成本账。按种植小麦和玉米两季成本计算,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环节每亩可降低成本100元左右,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
“统管”环节每亩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总计每亩可降低成本150元左右。二是增产账。规模种植小麦、玉米比“单干”每亩粮食增产收入提高90元左右。合作社统一把粮食向加工、收储企业销售,每亩收入提高100元左右。索镇街道永安桥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1100亩,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构建粮食种植、仓储、加工完整产业链条,把一方方小地块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2022年初夏收获首季夏粮,毛收入120万元,全年集体纯收入超过60万元。三是务工账。打工、经商人员农忙季节不再奔波返乡,节省了误工费、路费。四是集体增收账。村集体既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又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新增土地2%左右。这些土地以集体资产形式入社再次参与分红。比如,孔家村共流转土地494亩,在按照入社人员1000元/年的标准分红的基础,2022年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为众额外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