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用15位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外太空水星上15座环形山,有一位中国古代女性名字,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之名。
也许,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位独放异彩的女性是谁了。对,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甚至是外太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何等的殊荣,也是中华的荣耀。
李清照无疑是太阳系中那颗最璀璨的星星。
好个易安居士,好个自信满满的只争第一。年少之时就霸气直冲九霄,好个:“自是花中第一流”。
且看她的《鹧鸪天》暗淡轻黃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应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好个“第一流”的桂花花事,亦如她的人生轨迹一般。
桂花花开时,清香透天,满城惊动。细细品味,恰似月中仙品。沁人心脾时,香乃云外天香一般。待到那凄风苦雨摧残时,也不肯堕褪本。宁愿,纤纤落花黄,也要原原香报根而归。直到无声无息地悄悄融入大地,只留那一缕缕淡淡的仙香,永远定格在人间中秋。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代表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可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大文豪平起平坐之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清照是最早提出,词应独成一体之说。
虽然李清照幸存下来的诗词只有七十余篇。但是,就是这仅有的七十余篇,足可以与留下上千百首诗词的李白,杜甫相媲美,且豪不逊。甚至超越李,杜,苏。尤其是词,李清照独特的婉约词作风格,把婉约词派推到了及至,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峰。怎一个婉约词的代表,不愧为一代词宗。
李清照的词可以说是词中之最,无人超越。她的词和她的名字一样,历经绵绵不尽的历史长河,却永不褪。
自李清照之后,凡作婉约词的人,都会注明三个字:“易安体”。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3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早年生活优裕,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据《宋史》中《文苑志-李格非传》记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而《宋史》记载李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
李清照的曾外公,王拱辰是宋时翰苑名流,最年轻的状元。他中状元时才19岁,是不是最年少的状元,拱辰这个名字是皇帝给赐的。所以,李清照在年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文学功底。
如此出类拔萃的女子,待到芳龄之时,有谁能匹配得上啊。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公子赵明诚才华出众,且喜好金石,书画收藏,情调高雅。与李清照可谓最匹配不过了。好一对佳偶良伴。
自与赵明诚完婚之后,伉俪情深。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字画收藏,金石搜集整理。夫妇早年恩爱有加,喜于文字游乐之中,好不遐逸。
有一天,赵明诚见爱妻新作了一篇《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一剪梅 当时,赵明诚见了这首“醉花阴”,暗中叫好,亦也心血来潮,就想自己也作一首,好与娇妻一决高下。于是,欣然提笔,苦思冥想,并把李清照的两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巧妙的夹在自己的诗句中。终于在日幕时分,佳作完毕。并乘兴请来自己的好友品读一番。待好友读完之时,迫不及待的问:“何如?”好友答曰:“你写了这么多,这么长,唯有两句最妙。”赵明诚连忙追问:“哪两句?”好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时的赵明诚只得苦笑着摇摇头。从此不得不承认老婆的诗词水平远比自己要高得多。
话说李清照还是待字闺中之时就一语惊人的故事。
在唐朝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元结,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大唐中兴颂》。主题是“安史之乱”歌颂大唐中兴。文句写得非常好。后来请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一块石崖上:浯溪石崖。
到了宋朝,苏轼的学生张耒写了一篇《浯溪中兴颂》应和这《大唐中兴颂》,当时,很多
著名文人都应和张耒这首诗。
就是这政治题材类的诗,居然待字闺中的李清照毫不含糊也提笔应和了张耒的这首诗。诗写得很长,其中头两句,就语出惊人,表现出年轻的李清照就有超越大多数的政治远见。
诗的开头就直逼“安史之乱”的根源:“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唐代军队与安史之乱的军队一交战就败的原因是,那些打仗用的好马都在替扬贵妃运送荔枝的道上累死了,所以没有了好马来打仗,自然就会吃败仗。
如此立意高超的诗句,力压张耒的诗文。并且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十六七八的小姑娘所写,惊呆了当朝所有的文人志士。当时的大哲学家朱熹道:“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是呀,这样的话,怎么是一个小姑娘说的呀。可以说少年时的李清照就具备了不同凡响的开阔眼界,实乃惊世之语。
这就是少年时期的李清照,一语惊人,少女时代就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李清照早年的诗词,多有悠闲自在生活的描写。
在此少不了欣赏大家耳熟能详的两首《如梦令》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个“绿肥红瘦”,当时的文坛雅士,无不拍案叫绝。
是不是对李清照的词文意欲未尽。再来拜读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好个平淡又超凡的“才下眉头,却上尽头。”当初次读《一剪梅》时,不由自主的在心里醉醉地读它个一遍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这一字一句都在嘴里嚼个够,然后再慢慢吞下去,沉在丹田里。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清照经历了南北两宋动荡不安的时代,历经战乱之苦。正值中年时期又遭遇伤夫家破之痛。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何以安身啊?可怜兮兮的李清照一路逃避战乱,一边还要保存好夫妻二人共同收藏的字画金石之物。怎一个“苦”字了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