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原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
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解析】B  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而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解析】D 没有典故。
3、下列对《浣溪沙》晏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解析】D项该词没有运用典故,词人仅用一系列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采桑子》欧阳修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浣溪沙 晏殊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以动衬静的手法。
2、下列对《采桑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
B.上片轻舟短掉,春草碧,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
3、《相见欢》朱敦儒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
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
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解析】D.面对眼前萧条冷落的秋景,……诗人感到悲凉、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