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精读提纲
《〈乡土中国〉精读提纲》全书42504字,共80页。每一章分别从章节阅读指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构建思维导图和生难词语注释四个方面进行阅读指导。每一章都包括学生板和教师版。《乡土中国》是逻辑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文中涉及很多难懂的概念,所以学生版主要针对每一章中重点概念和逻辑推理关系处留下空白,让学生阅读原书时思考填写,起到一个驱动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作用。教师版是供修改更正填完的学生版中错误时使用的。下面是本书样书,购买完整的电子版,请加:jwj6922。
目录
1.第一章《乡土本》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08)
2.第二章《文字下乡》阅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13)
3.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18)
4.第四章《差序格局》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24)
5.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31)
6.第六章《家族》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36)
7.第七章《男女有别》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42)
8.第八章《礼治秩序》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48)
9.第九章《无讼》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53)
10.第十章《无为政治》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57)
11.第十一章《长老统治》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62)
一曲难忘
12.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69)
13.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74)
14.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精读提纲(学生版+教师版) (80)
第一章《乡土本》精读提纲
一、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作用。“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本”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可以理解为“家乡的本质”“          ”。结合首段文字看,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指“                ”。作者在首段提出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即中国社会的本是。
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 (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社会的结构特点又使农民与土地密不可分。从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言,乡村人口相对固定,;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农民因现实的需要。
聚村而居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地方性”的限制,使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而村落内的人又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因时间而熟悉、、因规矩而自由的关系;人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从熟悉中获得的一种个别的的认识。
基于对中国社会乡土性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作者在尾段对乡土社会的发展命运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乡土生活中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会逐渐产生弊端,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二、段落大意归纳
本章共十七个自然段。各段段意如下:
第一段: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的。土头土脑的“        ”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第二段:我们的民族与土地分不开,既在土地上创造过,也受土地的束缚。
第三段:“”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土地不能流动,也很少流动。
第五段:农民黏着于土地,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第六段:即使因为繁衍,乡村人口迁移出去后依然会与土地保持。
第七段:不同聚居社区间是和的。
第八段:中国农民大多的特点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第九段: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
第十段:村落之间相对孤立、隔膜,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
第十一段:地方性的限制使村中人彼此熟悉。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的社会。
第十二段:受土地束缚的乡民,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的。
第十三段:在彼此熟悉的社会中,乡民拥有带来的自由。
第十四段:乡土社会的源于对行为规矩的熟悉。
第十五段:生活在乡土中的人在漫长的时间中彼此。
第十六段:乡土社会中,人们熟悉彼此及生长环境中的事物,并从中获得。
第十七段: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乡土社会养成的产生了流弊。
三、思维导图
四、词语释义
1. 三条大河:指长江、黄河、珠江。
2.史禄国:本名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希罗科戈罗夫(1887~1939),俄罗斯人类学莫基者,现代人类学先驱之一。他1922年移居中国,后半生有近二十年方中国度过,绝大部分著作也在
中国出版。1933年收费孝通为弟子,指导他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为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为《通古斯的社会组织》。
3.《一曲难忘》:讲述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真实经历的音乐电影。1821年,波兰惨遭沙俄侵略,肖邦投身革命,因触怒总督而前往巴黎避难。临行前,他的妹妹抓起一把土包好,双手捧给肖邦说:“弗里德里克,这是波兰的,你永远不要忘记!”肖邦接过故乡的泥土,心中百感交集。
4. Tonnies: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 , 德国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实质性科学,并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代表作有《共同体与社会》《社会学引论》等。
5.Durkheim: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 , 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代表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等。
6.囿住:此处指被局限、被限制居住在某处。
7.契约:指依照法律订立的正式的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8.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第一章《乡土本》精读提纲
一、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本”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可以理解为“家乡的本质”“家乡的特点”。结合首段文字看,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指“中国社会”。作者在首段提出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即中国社会的本是乡土性的。
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 (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