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与观念,有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为此应提升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加强幼儿教育。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进行系统化全面教育。为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专门针对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故事;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
幼儿大班教育主要针对6岁左右的幼儿,此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过小,运用课堂教学讲解很难提升幼儿学习兴趣,很多幼儿在课程中坐不住凳子,无法专注于课程内容学习,为此幼儿教师应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故事开展教学,充分吸引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提升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一、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1.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幼儿十分喜欢玩游戏,但是每次游戏结束后,整理玩具却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教师常常一个人需要整理全班级的玩具,可想而知劳动量有多大。在玩具整理中教师曾多次教育幼儿应整理玩具,但是幼儿不为所动,为此教师到了“家”的故事,在此篇故事中主要讲述宝宝有个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家,在游戏结束后所有人都需要回到自己的家。教师可以运用此故事,为幼儿进行情境构建,教师可以站在玩具的角度诉说,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只有我不到家了,随后玩具大声的哭了,经过教师的故事讲解,幼儿了解到玩具也应该回家,于是在游戏结束后,会自觉的将玩具放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运用故事讲解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同时丰富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能够感受玩具不到家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思维。
1.
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大部分幼儿身体能力有限,
运动能力不强。对生活中很多危险无法识别,常常在发生危险过程中无法精准规避与判断。幼儿教育中教师负责多个幼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了使幼儿能够主动识别危险事物,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有效识别危险事物,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讲解“受伤的青蛙”故事,讲解青蛙被带刺的植物所刺伤,在刺伤后是如何处理伤口并且进行包扎,为了提升幼儿对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师可以将青蛙受伤的故事制作成动画,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青蛙受伤的动画,在观看中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习如何处理伤口。再例如很多幼儿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幼儿身体不舒服能够被及时发现,教师应教育幼儿主动讲述自己的感受,为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为幼儿讲解“我会说”故事,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幼儿能够及时表达,避免幼儿身体不适却无法表达而耽误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为此教师可以将自我保护意识融入游戏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为幼儿构建搭乘公共汽车的情境,引导幼儿能够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有序上下车,不要将手与头伸出窗外,不在公交车内乱跑,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避免幼儿造成意外的情况发生。
1.
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品德
在儿童故事中很多故事都真实的还原了生活,并在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品德教育,运用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传授知识,远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挖掘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故事,为幼儿进行讲解,使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其中的思想,从而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讲述孔融让梨,培养幼儿学习谦让的品德,充分发挥故事教育效果。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拔萝卜”的故事,通过讲解拔萝卜,使幼儿了解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幼儿具备故事中所传递的美德。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讲解“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引导幼儿应学会知足,切勿因为过于贪心造成一无所有,运用不同的故事传授幼儿德育知识,充分发挥故事教学作用,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
故事在幼儿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选择适合的教学故事
在大班教学中要想提升故事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阶段,挑选适合的故事开展教学。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故事,例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讲解“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在故事中爷爷十分疼爱孙子,并且爷爷十分聪明,爷爷在故事中将孙子喜爱的破毯子制作成为手帕、背心及领带等配饰及衣物,在这个故事中充分展示了爷爷的节俭、智慧、创新等品质,在讲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渗透幼儿节俭、创新等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在故事教育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故事,将不同的知识融入故事中,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活动,提升故事教学效果。
1.
运用故事为素材,组织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故事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故事作为素材,为幼儿编制剧本,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演绎,在演绎过程中丰富幼儿情感,提升故事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常见的故事内容作为表演剧本。例如“小红帽”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小红帽故事进行精简化,适当减少台词,突出故事内容的教育性,保证所编写的故事剧本具有可行性。引导幼儿根据剧本进行排练与演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进行示范,运用
不同的表情刻画故事中的人物,完善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对剧情不断演练,强化幼儿思维逻辑能力。在角扮演中,根据角不同情境不同,突出不同人物的内心特点,引导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不断的表演与交流中培养与提升幼儿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发挥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大班教学中运用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形成整理习惯、具备优秀的品质。为此教师应在幼儿园大班积极开展故事教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故事,还可以将故事作为素材,为幼儿组织实践表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教学故事:
[1]姚瑶.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J].好家长,2019:8-9.
[2]张萍.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初探[J].新丝路,2020:253-25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