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有多长》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课堂刚开始时,我请一位学生背诵“四〞“五〞的乘法口诀,然后我看时间,这位同学用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又让孩子们集体数60下,看谁数的最接近一分钟,接着数一分钟心跳多少下,读书能读多少字,写字能写多少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真正验了一分钟有多长。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效劳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故事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之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到操场上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并把体验结果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标准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我是出题小能手
本以为才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是说不出什么的。但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的点子是如此精彩。课堂还剩3分钟,我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自愿上去说。一双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薄思瀚,因为他的小手快举到你脸上来了,他学着我布置作业的样子压低嗓音说:“小朋友们,数学就在我们家里,超里,公共汽车上。今天回家后,到各个地方一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他滑稽的声音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但我却惊讶了,多么了不起的作业!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想去生活中数学问题,想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珍贵啊!我马上表示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数学课上的另一个积极分子赵嘉兴也不甘示弱,急迫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拔高了嗓音说:“我希望我们的作业是回家当一回魔术师,变魔术给爸爸妈妈看。〞我连忙赞同这个提议,这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啊!课上,我把三角形变成四边形,又把四边形变成五边形……他们听得可入神了,他们希望把这些游
戏也带到家中,边玩边学数学,这可真是个好主意。一向内向的赵彦瑞这回也举起了手,虽
然手举得并不高,但我发现了,连忙请他上来。他害怕地说:“老师,我想每个小朋友可以剪一些图形,然后考考爸爸妈妈,要求他们说出是什么图形。〞这不正符合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吗?多好的作业啊!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考爸爸妈妈的同时,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同时,也
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陈金鹏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家有副七巧板,爸爸说外国人叫它东方魔板。它可奇妙了。
有意思的数学题目
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下面是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抚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答复,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黄昏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快乐,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黄昏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黄昏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
开放的课堂真好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但是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尤其是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学习“米〞、“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工具。结果,米尺、软尺、直尺……都带来了,然后我布置在课堂上自由寻目标,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量出你想要量的东西。这一下同学们来劲了,有的量桌子的长和宽,有的量课本,有几位同学商着怎么量教室的长和宽,也有的同学来凳子踩着去量黑板。有些从来都不愿动手的同学也坐不住了,终于站起来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
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感觉效果非常好:他们有的商量着怎么量,有的互相配合着,还有的在那争论着。也有几个同学满教室跑着看别人的工具是什么。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劲头,我欣慰地笑了。
这节开放的课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又使她们在无意中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些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开放的课堂真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经常听说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不起孩子的兴趣,课堂就会显得黯然失,失去生机。那么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要多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爱看的书籍、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做的游戏等等,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小花、小丽、小明、小平他们一起来到百货大楼,一看一个帽子正好20元,于是一人拿出5元,买了一个帽子。他们刚走出大门,一位营业员跑出来说:“今天我们优惠,只要15元,这是我回您的5元。〞小丽说:“我们把它分了吧〞,小花说:“好啊!〞可小明说:“这样我们分不完呀,那我们就一人一元,剩下的一元买包瓜子〞。小平、小花都说好。再回来的路上,小平说:“我们一人花了4元,4人就是4乘4等于16元,又买了一包瓜子,共花了17元,还有3元哪去了呢?〞小花、小明说:“是呀!怎么少了3元钱呢?奇怪。〞原来16元里含有买瓜子的一元,再加上每人分的1元钱,合起来正好20元,一点也没错。
《7的乘法口决》教学片段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生: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答复28、3
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生: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答复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随着学生答复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
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9加几〞的数学片段
师:怎么计算这三个数一共是多少?〔见图〕生1:9+4+1=13+1=14生2:9+1+4=10+4=14生3:4+1+9=4+10=14生4:1+4+9=5+9=14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真了不起!在这些计算方法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我们来进行速度比赛。
〔活动:计算一系列的9加几的算式,请计算前几位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计算方法〕
不过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生:我认为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几等于十几简单些。师:你真会总结,用9+1等于10,再用10加另一个数来计算。如果题目改成9+7你能呢过算的又快又正确吗?同学们学着刚刚的三个数加起来的过程自己进行了分解,然后老师板书。
片段1、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
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生:好!师:我伸3
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生:伸1个。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生:拍2下。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生:5个。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考虑他们的身心开展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证和认知特点,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睛、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气氛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表达了“玩,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复习中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用9的口诀求商〞教学片段
复习“9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1:9÷1生2:18÷2生3:45÷9生4: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我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
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惊讶,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师: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7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