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原乡情结
——《世纪⼤讲堂》⾛进北师⼤席慕容做精彩演讲
(学⽣记者:李华兰)10⽉12⽇晚上六点,凤凰卫视曾⼦墨⼩主持的《世纪⼤讲堂》再次⾛进北京师范⼤学,在敬⽂讲堂做现场录制。此次邀请到的嘉宾是著名诗⼈、画家、散⽂家席慕容⼥⼠。席⼥⼠做了题为《⼟地、族和⽂化》的精彩演讲,让众多师⼤学⼦看到了诗⼈之外的另⼀个席慕容:⼀位坚定的原乡⽂化的捍卫者。精彩的演讲感动了许多在座的⼈。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主持⼈⼀⾸《⼀棵开花的树》的深情朗诵⽴刻把现场的观众带进了席慕容诗的世界。台上坐着⼀位⾝穿⿊⾊绒⾐红⾊蒙古族马夹、⾯容祥和宁静的⼥⼠,她就是⼤家期待已久的写下美丽诗歌的美丽诗⼈席慕容。节⽬⼀开始主持⼈曾⼦墨⼩按惯例对嘉宾做了⼀个简短的介绍:席慕容,著名⼥诗⼈,蒙古族,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她出⽣于四川。⼗三岁起在⽇记中写诗,⼗四岁⼊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台湾师范⼤学艺术系。1964年⼊⽐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师专美术科副教授。1981年,台湾⼤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本诗集《七⾥⾹》。出版的诗集还有《⽆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
插图
凤凰卫视主持⼈曾⼦墨
席慕容刚从内蒙古回来,节⽬前⼆⼗分钟主持⼈就诗⼈的故乡内蒙古、蒙古语、诗⼈的蒙古名字、写诗与诗⼈的⽣活、绘画与诗歌的关系等问题现场采访了她。席慕容说,由于战乱,46岁前她没有回过⾃⼰的原乡内蒙古,她希望⽤现在的时间把前半⽣没有做的事抢回来。席慕容在四川出⽣,在⾹港度过童年,在台湾成长,在⽐利时书写青春,这些地⽅是她的家乡,她说⾃⼰很幸运有那么多家乡;内蒙古是她的原乡,⼀个让她充满求知欲的原乡;然⽽她却没有故乡,⼀个没有故乡的⼈,内⼼的那种⽆以归依
的感觉是没有⼏⼈能体会的。说到这⾥,诗⼈的声⾳有些哽咽了。不过,很快,席慕容⼜⽤她温和的笑脸⾯对⼤家,她说其实她⽐她的⽗辈们要幸运得多,她有机会踏上故⼟,踏上那⽚美丽的草原,⽽她的⽗辈们却没有这样的机会。说到蒙古语,席慕容说,五岁前她会说蒙古语,现在她还在学习。关于她的蒙古姓名,她说,“慕容”在蒙古语⾥是“⼤的江河”的意思,她很喜欢这个蒙古名字,因此在给别⼈尤其是⼩朋友签名时,她很想把⾃⼰的名字写作“席⼤江”或“席⼤川”。在场的⼈都笑了——原来席慕容也有俏⽪可爱的⼀⾯。当主持⼈问到“写诗对您的⽣活意味着什么”时,席慕容很坦率地说:“我不会回答诶!”全场对席慕容的直率抱以会⼼⼀笑。诗⼈说,⾃⼰只是想写,喜欢写,“⽣命中有些东西往往被忽视了,但我在诗中能到。”对于绘画与诗歌的关系,席慕容觉得它们⼀旦画出来或写出来后就再也不能作出补充或解释了,如果还要做补充或解释,那就最好重画或重写。短短的采访让⼈们看到的是⼀个对⾃⼰的故乡充满深情、坦率、纯真、可爱的席慕容。
接下去的四⼗分钟,席慕容⼥⼠做了题为《⼟地、族和⽂化》的精彩演讲。诗⼈以⼀⾸《旁听⽣》开始了⾃⼰的演讲——“没有⼭河的记忆,等于没有记忆,没有记忆的⼭河,等于没有⼭河,还是说,⼭河间的记忆,才是记忆,记忆⾥的⼭河啊,才是⼭河,那么,我可真是两者皆⽆了,⽗亲啊、母亲,在故乡这座课堂⾥,我既没有课本也没有学籍……我只是⼀个迟来的旁听⽣。”席慕容凝神望着远⽅,⽬光悠远⽽柔和,眼睛⾥似乎还有闪亮的东西。诗⼈的声⾳微微有些颤抖,深情的朗诵让⼤家的眼⾥也噙满泪⽔。⽚刻的沉寂之后,⼤家对这位有着“旁听⽣”⾝份、带着浓浓乡愁的蒙古⼥⼦抱以热烈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尽管在座的绝⼤部分是汉族⼈,然⽽我们的真情是相通的。
插图
深情凝望中的席慕容
乡愁席慕容席慕容称⾃⼰不是⼀个很会说话的⼈,话常常说不清楚,所以只好写诗,但是⾃从回到原乡内蒙古后,关于⼟地,关于族,关于⽂化,就有很多话要说。诗⼈没有回到⾼原上之前,⾻⼦⾥已有了浓浓的、化也化不开的“乡愁”——故乡的歌/是⼀⽀清远的笛/总在有⽉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貌/却是⼀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的挥⼿别离/离别后/乡愁是⼀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去。草原⼟地的召唤最终让这位⼥诗⼈在解禁后⽴刻就回到了她从未见过却⼜那样熟悉的原乡。在那⽚⼟地上,虽然已经没有书本上“风吹草低见⽜⽺”的景象,但那⾥还有充满⽣命⼒的沙漠,有⾼⾼的沙⼭,有像镜⼦⼀般蓝蓝的湖,湖⾥清晰地倒映着沙⼭的影⼦,风吹过时有芦苇叶⼦的声⾳,还有蜥蜴,还有⼀直⾛⼀直翻滚的⽑⽑⾍……席慕容为我们描述的似乎不仅仅是⼀⽚⼟地,更多的,是她对那⽚⼟地⽆尽的爱。
谈到族,席慕容讲起了族给予她的温暖:内蒙古的朋友送给她的⽶黄⾊驼绒围⼱,据说,⽤驼绒做成的织物是世界上最温暖的织物;今年七⽉回到察哈尔盟,那⾥的族⼈对她说“我们的姑娘回来了”,还送了她⼀件蒙古袍;新疆蒙古族的朋友送给她两匹漂亮的马,因为在蒙古族,⼩姑娘从三岁开始就能得到别⼈送给她的母马,这样到她长⼤后就能有很多嫁妆;阿拉⼭的朋友还送给她两峰⽩骆驼,虽然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两峰⽩骆驼;她还有⼀块21公顷的原始林……席慕容不是在做演讲,⽽是像⼀个还未长⼤
的孩⼦在絮絮叨叨地数着她最⼼爱的宝贝。席慕容在⼼⾥感受着那个古⽼的族对她这个流浪在故乡之外的诗⼈的拥抱。
谈到⽂化时,席慕容的⾔语⾥、眼神⾥却充满了悲伤、愤怒和深沉的担忧。“在西部⼤开发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个族的⽂化?”⼀位对⾃⼰原乡的⽂化充满热爱的⼥诗⼈有着深深的担忧。她谈到⼤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已经没有⼈再会说⾃⼰的语⾔,为了观光旅游却还要穿上⾃⼰民族的服装唱着他族的歌,在现代开发的进程中,⼀个民族不再拥有⾃⼰的⽂化,她为此感
到愤怒。“我们还活着,不过也只是活着⽽已!”“⼀个还活着的族,他的⽣活却已进⼊博物馆了。”“我的家就住在我的博物馆旁边,请多多指教!”席慕容的悲伤和担忧让许多⼈开始反思,“开发⾥⾯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此刻坐在台上的席慕容看起来并不像⼀个能写出那么细腻的情诗的诗⼈,倒像⼀个为了原乡,为了保护原乡⽂化的呼唤者、呐喊者、捍卫者!席慕容⽤⼀颗对⾃⼰原乡⽂化充满热切之爱的⼼告诉⼈们,“谁都没有权⼒决定别的族的幸福,没有权⼒筛选⽂化”,“请在开发中不要忽略差异对精神⽂明的滋润!”席慕容的演讲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插图
席慕容演讲现场
之后的三⼗分钟,席慕容回答了⽹上观众和现场观众的提问。现场北师⼤⼀位蒙古族的⼥⽣站起来怀着激动的⼼情代表她的族向这位深情的诗⼈表达了深深的谢意。节⽬最后,主持⼈要求席慕容⼥⼠⽤⼏句简短的话结束这次访谈,席⼥⼠再次歪歪着头,很⽆辜地看着主持⼈,“我不会诶。”不善于说话的诗⼈应邀朗诵她⾃⼰的诗《⼀棵开花的树》作结。
《世纪⼤讲堂》席慕容专场在掌声雷动中圆满结束,席慕容的精彩演讲给师⼤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原乡情结不仅感动了许多⼈,⽽且让⼈们更加懂得尊重不同的⽂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