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男孩8岁——童龀;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5岁——志学之年;束发、成童、
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岁——称杖朝;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90岁称合耄耋(maodie);100岁称乐期颐。
一、弱冠[ruòguàn]
释义:古代男子ニ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
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二、而立[erli]
释义: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不惑[buhu]
释义: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四、耳顺[ershun]
释义:
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2、耳顺。
译文:孔子说:“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0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