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信息渠道 建设和谐校园
[摘要] 畅通信息渠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己任,增强信息畅通意识。本文从畅通信息渠道的角度对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 和谐校园 沟通
和谐是社会的主题,信息渠道的畅通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畅通信息渠道,建设和谐校园既是时代的主题,又是当今校园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校园关系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分析,进而准切入点进行改革,信息渠道的畅通就是解决校园关系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一、畅通信息渠道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和谐是融洽调和的意思,和谐校园简言之就是校园各种关系的融洽和各类事件处理的调和。和谐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对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定位,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落实到学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是公平民主,友爱诚信,文明正义,充满诚信,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要求以育人为目标,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包括很多方面,笔者认为,畅通信息渠道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本文拟从畅通信息渠道的角度,讨论和谐校园的构建。
畅通信息渠道对于调动学校内部积极因素,为实现学校目标共同奋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学校,存在着信息不通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具体表现在校园内外信息不通,师生关系疏远,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社会地位不平等等方面。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从信息畅通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校内部公共关系,表现为学校内部各主体对自身信息意识认识不足,传播沟通不畅通,而这些与学校制度的设计,政策的调整未考虑公众的参与,未考虑公众的理解和接受有很大关系。
二、畅通信息渠道,建设和谐校园
1.政策制度的拟定需要考虑师生的意愿
学校为了发展与管理,要制定很多政策和制度,学校通过这些政策制度进行常规管理,处理各种
社会关系。但很多学校在制定政策制度时未考虑学校内部体的意愿,只从学校管理与发展的角度对校园进行圈定,没有从师生意愿的角度进行诠释和协调。这种情况在高校表现得尤其突出,因为高等学校从学校类型上看从事的是非基础教育的高等教育;从教育管理上,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也不同于中小学校循循善诱。所以高校的政策和制度的拟定更喜欢从加强管理,强化纪律的角度拟定,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学校的政策制度的拟定应该既考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更应该考虑学校内部各体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才是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才能畅通信息渠道,融入校园和谐因素。因此,高等学校在拟定政策制度时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策略技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沟通,以畅通信息,让师生了解信息,并在师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下确定。这样,学校的方针政策就会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的任何政策和制度只有在师生信服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让师生自觉配合遵守,才能用它化解矛盾、协调学校内部关系。
2.树立并强化信息意识
建设和谐校园,畅通信息渠道从学校主体的角度理解,它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教学辅助机构等。高校的这些主体,他们在畅通信息方面认识不足,还没有很强的
信息意识,表现在教育管理者监管不力;教学人员对学科教学还停留在教书育人这层面上,还未对自己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搞好教学认识不到位;后勤保障方面,他们还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服务,而不是学校管理主体,对信息畅通的认识更为不足;教学辅助机构方面服务意识差,没有把自己当作学校和谐建设必须的一员。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提高学校各主体对信息的认识。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增强信息意识。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宏观规划和综合决策,协调人际关系,以及选择使用和培养人才,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学校管理的社会效益。他们的信息畅通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运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和信息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并在工作中注重信息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畅通信息渠道,建设和谐校园,学校管理者应控制自己的言行,协调自己的情绪,并用好自己的权利,并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为公众形象,强化信息畅通。学校管理者还应该转变以师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确立以学校为中心,以和谐校园的构建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准确了解下级的思想,关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融合,增强与内部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构建和谐校园
其次,要增强全校师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渠道的畅通关系到全校师生,因此,全校师生的信息意
识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显得特别重要。学校要将信息畅通意识渗透学校的各部门,各具体职能中心,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培养全体人员的主人公意识,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言行代表着学校的意志和倾向,自己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各工作人员才能自学地宣传学校的政策制度,才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实践学校意图,才会出现管理者认真监管,教学者认真教学,后勤处精心提供保障,辅助部门及时服务的和谐校园图景。
3.完善协调沟通机制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柏米兹认为,组织内的信息沟通,正如人体血液循环一样,若无沟通活动,组织就会趋于死亡。加强双向信息协调沟通是高校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可以协调学校内外部关系,从而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宣传,并且在宣传时考虑到各受众主体的心理因素。在宣传方式上要将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接合在一起,把握好沟通时机,达到沟通的目的。学校可以通过交流会、展览会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对学校进行宣传;当学校遇到问题时应该征求全体师生的意见,以活动的方式或者对话的方法让师生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内部师生的主动沟通,全方位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尤其是涉及师生权利或者义务的事务,学校管理者要放低姿态,走进师生,让师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他们有效的参与其中。
总之,信息渠道的畅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管理者要加强信息意识,并将信息畅通意识渗透到学校每一位成员之中。
参考文献:
[1]刘长明,管雯.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校园.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2]李士宝.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公平问题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8,(18).
[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践先进性.人民日报,200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