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提高育人质量
1 构建和谐校园,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既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又能成为引领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也是我们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自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和谐校园怎样建设和谐校园这个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理清思路,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方面来达到育人的目标,其中教书育人是育人的主线,管理育人是育人的中枢,而服务育人为教书育人提供基础。教书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讲解、
授课,把人类知识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基础知识和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管理育人是指教育管理工作者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功能和优势,在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中,将管理和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管理,在管理中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目的的活动。服务育人是指服务科室工作人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物资与生活保证,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基础,服务科室工作人员既应为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提供基础保障,更要从自身做起,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2 影响和谐校园构建和育人质量的因素
为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创建更加和谐的校园,我们分别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教师、学生、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2.1教师方面
教师配备不足,师资结构不够理想。由于近年来学校处在招生逐年扩班阶段,和众多学校一样,师生比偏大,教师配备不足。尽管近年来学校一直加大教师引进力度,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状
况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客观条件限制,引进教师以应届本科生为主,基本上是主科教师,缺少部分专业管理人员,使师资结构不够理想,特别是青年教师偏多,经验不足,对育人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代沟现象。近年高中阶段招生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通高中扩招,注册入学学生比例扩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网络文化等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这批“90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加之我校是一中录了八九百优生后再录取的学生。部分老师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些新生代”,还在抱怨,还在着急,还在不停的批评,还在恨铁不成钢。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新时代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升学为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部分教师还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在学生,教学内容还不能以适用、实用、够用为标准,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专业课教师青年教师较多,他们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加上日常教学任务较重,抽不出更多时间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现代
教育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
敬业爱岗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2.2学生方面
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课程难度大,短期内很难理解相关内容,出现厌学情绪;思想道德观念比较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理想信念和追求,集体观念不强,对将来升学感到很迷茫,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与处理能力较弱,易走极端,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3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方面
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不够;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够,一些硬件设施不足,急需政府资金的投入。
3 构建和谐校园,提高育人质量的主要措施
3.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武装教师,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教师。与时俱进,用新时期师德引导教师,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继续引进人才,增加教师数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育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课指导,开阔教师的眼界。面对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陈旧,不能满足学科教学需求的现状,帮助教师及时作出应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采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第一线,参加实践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
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坚持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倡导自我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同时,要求教师勤于教学研究,既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又是执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科研作为主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以达到教与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强化教师心理素质,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自我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具有宽广的胸襟、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做到自信、乐观向上、宽仁博爱。积极进行角转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尊重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去除学生对老师威权的防线,使学生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2理清思路,正确对待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讲求实效,讲究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大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力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活动,举办先进人物事迹展、优秀电影展、尊师重教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定期召开学生思想工作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
抓好班主任和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两条主线,加大班主任管理力度,组织多种形势的班主任活动,想方设法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升班主任的领导艺术,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学生会和团委,完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树立学生
干部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讲究管理手段和教育方法,以教育为主,制度约束为辅,做到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形成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针对服务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量化的形式核定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服务效率。
抓好教室和宿舍两个环节,认真落实好学生课堂考勤和宿舍夜晚考勤工作,不断完善考勤制度,建立全天候考勤制度,杜绝一切管理漏洞,规范学生管理工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创新现有学生管理体制,重视学生日常生活制度的作用,对学生的不良倾向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建立学校、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重视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拓宽学校与家庭的信息畅通渠道,广泛吸纳一切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信息,及时纠正管理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弥补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3提高服务育人功能,通过物资与生活保证,提供育人的基础条件
学校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科室的基本职能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物资与生活保证,对教书育人工作影响较大,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基础。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科室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工作方便,还要考虑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品德修养,比如,食堂与宿舍制度,应该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制度,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学风和纪律性有益等等。
各科室要通过良好的服务和自我形象,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科室职工虽然没有教学任务,但仍是教职工中的一员,在学生眼中也处于师长的地位,因此,服务科室职工既是服务人员,又是教师,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举止言行、思想修养等方面,如果职工意识不到自己的育人责任,则可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一些不负责的事情和欠修养的言行,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要搞好服务育人工作,就要树立起服务科室职工良好的自我形象,而良好形象的树立又以思想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因此,应对服务科室职工进行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及思想理论、道德修养、文明举止、语言规范等方面的训练,强化克己奉公、任劳任怨、勤劳廉洁等优良品质,造就出一大批热爱本职工作并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风范的职工队伍。使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真正成为教室外的课堂,讲台下的教师”,成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真正发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
发展是学校的主题,和谐是学校的主旋律,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全体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人人从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全员动员,全体参与,为创建和谐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涉及学校各级组织和全体师生,任务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构建和谐校园,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