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 敏 臧学英
来源:《求知》 2019年第8期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党校要“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作为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和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党校教师必须练就好“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功。
一、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必要性
教师基本功 1.“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姓党的本质要求。党校应党而生,是党的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党性教育的“大熔炉”。党校姓党是党校天然的基因和永远的标识。这种天然的属性决定了党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突出讲政治的办学特和政治功能。同时,党校也是一所学校,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教学场所,具有一般学校的基本属性。因此,党校也必须重学术,要善于用学术的框架和学理的逻辑为讲政治服务。
2.“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学改革和质量立校的现实需求。教学质量是党校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党校立
身之本。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质量立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党校教学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校整体教学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学的高级形态,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有效载体,也是补齐教学短板、建设高质量红学府的“头号工程”。党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必须积极投身于党校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要求,努力练好“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功,不断推动党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这既是对党校教师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是对党校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期望和严格要求。党校教师必须是一支能“用学术讲政治”、善“用学术讲政治”的力量。因此,只要是党校教师,只要在主体班授课,不论什么学科背景、研究方向、课程专题,都必须“用学术讲政治”,都必须具备“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功。这不仅是党校教师作为理论“布道者”和 党性“熔炉工”的基本职责和价值体现,也是新时期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载体。
二、党校教师在“用学术讲政治”中存在的问题
1. “用学术讲政治”的热情不高。一些教师对“用学术讲政治”的热情不高,原因既有对“用学术讲政治”内
涵领悟不深的不愿改,也有担心教学效果不好的不敢改。依照党校统一教学部署,各个教研部就“用学术讲政治”组织了多轮集体学习讨论,党校教师虽然普遍知道“用学术讲政治”包括讲政治、用学术讲和问题导向三要素,但对三要素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如何将三要素有机融合形成“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形式和框架,仍然比较困惑,仍旧存在教学和科研、政治和学术“两张皮”现象。一些教师更是担心互动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新教学形式会因为使用“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形式而影响现有教学效果。
2.“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不足。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不足是不会改、不愿改和不敢改的另一主要原因。“用学术讲政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对原有教学方式和内容的革命性颠覆和根本性变革,需要教师既懂政治,会讲政治,也要有学术,能够坚持问题导向,用学术讲。这对党校教师而言确实是种不小的挑战。当前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三种能力不足。一是讲政治能力不足。不懂政治、不讲政治或不会讲政治,要么就事论事,要么用学术讲学术,要么照本宣科、用文件讲政治。二是学术能力不足。缺乏学术功底和相关实践研究,授课内容或是没有学术和科研含量,或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所以然。三是“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不足。有学术、有研究,但不懂或不用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讲,或是不会进行学术转化,不会构建学术框架,或是转化不足,难以与学员的困惑进行学术对接。
3.“用学术讲政治”的动力不足。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动力不足,没有形成约束和激励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这是不愿改的关键因素。当前党校虽然下达了“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要求,也举办了“用学术讲政治”的精品课评选,但“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口头和表面,还没
有形成能够引导和约束广大教师自觉“用学术讲政治”的制度机制和合力攻关的浓厚氛围。“用学术讲政治”精品课评选暂时还停留在国家层面,档次高、名额少、获奖几率低,对教师没有形成较大吸引力和目标导向力。许多教师还没有感受到“用学术讲政治”的紧迫感和认同感。
三、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实现路径
1.帮助教师真正领悟“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一是将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用学术讲政治”的目标要求纳入主管校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主责范围,提高党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为教师系统学习领悟“用学术讲政治”主动搭台服务的能动性。二是在教研部集体学习和研讨基础上,扩大研讨范围,定期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分组讨论;或是以专题形式定期举办党校间的交流研讨,广泛邀请具有优势学科、牵头主导“用学术讲政治”的学科带头人参与全校教师分题、分专业的现场交流,以头脑风暴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三是积极引进“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组织教师认真观摩学习,同时搭建网页和版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邀请样板课教师在线答疑,帮助教师对照实物深入理解吸收。
2. 切实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用学术讲政治”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党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党校和党校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师能力短板问题,齐心协力、共同作为。一是提高教师讲政治的能力。讲政治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前提和最终服务对象。党校教师要自觉加强讲政治的责任担当,真正做到姓党信党、言党爱党,要认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深刻领悟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真懂真信才能理直气壮、完整准确地讲清楚政治。党校也要加强教师的党性教育和锻炼,充分利用各种党性教育资源和经典著作研读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筑牢讲政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二是提高教师的学术和研究能力。党校教师只有多读经典著作,多做科研,才能积累“用学术讲政治”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成果。党校也要通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读书活动,搭建高层次的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平台,加大教师外出培训、访学深造、社会调研、课题申报和评审等扶持力度来帮助教师强化训练,提高学术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准适合讲题的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是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能力的关键。可以利用“双挂双任”形式,以教师外出挂职和选拔领导干部到我校挂职相结合方式帮助教师接地气。或是充分利用学员资源,以跟班听课、参与学员交流研讨或共同调研、合作课题等形式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员困惑、需求和关注点,为教师从学术研究向教学成果转化提供对接口。同时,在教研部集体备课基础上,强化集体听课和评课,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学科专家或“用学术讲政治”精品课教师参与,利用集体视角或集体公开样板课的形式帮助教师准问题导向和适合讲题的学术框架及学理逻辑。
3.建立和完善“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引导机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引导机制,依靠机制调动和强化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是解决教师“用学术讲政治”动力不足的关键。教学引导机制包括教学评估、激励和督导机制。一是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严格依照“用学术讲政治”要求调整教学评估体系,在“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刚性要求基础上,更加强调问题导向和学术导向,更加突出理论阐述
和课程效果的比重,并将评估结果与教研部负责人和教师的待遇及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引导部门和教师自觉依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开展备课和授课。严格制定课程生成和退出机制,建立包括教研部、教务处和学员专家评委团的三级课程准入机制,新开选题一律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征集,突出体现前期科研成果的申报比重,坚持新课必竞,择优选配。对超过3年的课程专题和学员评分靠后的课程专题,要实行以专家随堂听课和录播系统集体评课相结合的方式抓好课程的更新重建和淘汰退出,通过严把课程两头,倒逼教师“用学术讲政治”。二是建立教学激励机制。要对照“用学术讲政治”要求改革教学评比标准,加大对精品课、样板课、教学质量奖、组织奖和教学评估排名前三教师和部门的奖励力度,提高上述奖励在部门评优和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中的比重。要量化教师教学工作,凡是与“用学术讲政治”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开发新讲题、新案例等都要纳入年终绩效。同时,建立和完善由科研成果向课堂转化的激励机制。围绕教学内容,将学员重点关注、带有普遍性的理论或实践问题纳入校级课题目录,以研究成果进课堂作为课题结项方式。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将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的高端研究成果孵化成教学精品课。三是建立教学督导机制。建立由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教务处、科研处、教研部领导和学术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参加教研部的教学例会或集体备课、评课活动,随机参与一个教学专题的课程学习,并进行现场点评分析,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把好课程方向,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委党校重大委托课题《以打造精品课为抓手,推动“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TJDXKYZDWT1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杜敏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社会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臧学英系副教育长兼教务处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