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的风俗作文500字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宁强的巴山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就连说话也要说吉利的话。宁强都有哪些风俗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节日风俗:
春节无论城乡贫富,历受重视。正月初一凌晨,鸣炮接神,室内灯火通明。这天,不往屋外泼水,以示稳财。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初五后闹花灯,有狮子、龙灯、彩莲船、竹马、高跷、平台社火等。十五日元宵节送灯。春节前后,春官手执春牛到各家说春、散春贴(年历)。解放后,烧香敬神逐渐消失,其它习俗尚存。“文-”时,要求过革命化"年,大年初一上地劳动,在田边地头开批斗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宽裕,精神解放,从除夕晚开始,夜空彩花起落,鞭炮声远近相闻。电影、电视给节日倍增新趣。
二月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是日,炒包谷花,打灰簸箕,以簸箕盛灰,用桃枝拍打撒灰,绕房一周,以驱虫防疫。解放后,炒包谷花习俗尚存。
清明节扫墓或培土垒坟,坟头挂纸钱,又称笼笼钱。三月三向有“三月三游河湾”之俗,踏青游
春,城镇尤多。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初五为小端阳,十五为大端阳。人们惯过小端阳。家家挂蒲插艾吃粽子,喝雄黄酒,戴香包。解放后,喝雄黄酒戴香包间而有之。
六月六是日晒衣物和书籍,亦有晒脚掌者,俗传可避虫蛀。
中元节七月十五,又称鬼节。是日,街头路边烧纸赏鬼。解放后,此俗未绝。
中秋节八月十五,已嫁之女,回娘家团圆。月出,以果品、月饼献月。之后,食而赏月。
重阳节九月初九,新谷已收,做糍粑尝新,祭天。城镇文人雅士登高赏景。
腊八节腊月初八早晨,用大米、小豆、肉丁、豆腐、萝卜等做成腊八粥。不仅人食,还给树“吃”,期望人康果繁。
千人庖汤宴:
清明节作文500字彩旗招展,红灯高挂,锣鼓喧天,爆竹声震喜迎四方来客,千人同聚一堂,整个民俗村热闹
非凡,魔术、茶艺、美猴王表演等节目前来助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猴子猴子,金箍棒!”到场的小朋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想和台上表演者互动,歌声和欢笑声飘荡在民俗村的上空。精彩纷呈的傩艺绝技过刀山是羌文化一个特,老端工在羌族图腾前焚香祭拜,口念羌语,赤脚走上刀山,虔诚的祈福和娴熟的绝技让人胆战心惊,前来观看的游客无不为之拍手称赞。宁强作为羌族故里,羌文化底蕴丰厚,羌族婚礼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美丽的羌族姑娘在楼台上抛绣球中如意郎君,抢得绣球的小伙三碗酒下肚叫一声“美”!背着姑娘在众人中转圈,都有吉祥如意之象征,也把好运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悉,按照传统习俗,在宁强当地,每年的冬腊两月,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广邀远亲近邻、三朋四友行酒令、尝血旺、吃肥肉,被当地百姓俗称为“吃疱汤肉”,共庆一年的收获,祈福来年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下午三点,“千人庖汤宴”正式开始,千人流水宴,觥筹交错,“来来来,大家都来坐,不客气,人多招呼不周多谅解"分分钟展现出陕南人的热情好客,千人同聚一堂,听着羌歌,看着羌舞,品着羌酒,共同庆祝这一盛大宴会。
羌族文化习俗和这种文化精神已经扎根于人们生活,我们敬畏生命,祈求神灵庇佑这个古老的民族民俗文化能世代传承与发扬。
饮食风俗:
明代建州之初,以稻粟为主,杂以豆类、薯类。清代以后,川道主食稻、麦。山地主食包谷、薯类。山区惯用鼎锅(吊锅)为炊,做饭、烤火两便。
民喜肉食,好佳酿。每杀年猪,常请亲朋聚餐畅饮,名曰吃庖汤。食肉,喜熏腊,习惯大块,称木梳肉,以示好客大方。
味尚酸、辣、麻、咸,尤以酸辣为最,家家不离泡菜坛和浆水缸,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穿穿"之民谚。
食粮品种繁多,人民多善粗粮细作,变化调剂。家常便饭有:菜豆腐、粗老灌、小豆面、搅团、蟒蚂子、拨面鱼、面削削、卜拉子(亦称面渣渣)、拌汤、甜浆、凉粉等。佐餐之干、鲜、砌、泡诸小菜,品多味长。巴山的开花馍,苍社沟的罐罐油茶(羌人遗风),曾家河、黑水的小豆面,独具特。
地方风味食品独具特的有王婆麻辣鸡、王家核桃馍、假鱼和根面角。王婆麻辣鸡香味长;王家核桃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民国时期曾受省府嘉奖;假鱼和根面角除宁强外绝无仅有,近年已登上豪华餐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