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少年有梦且缤纷》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自《钱学森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主要内容是: 1920年,钱学森报考清华大学时,父亲送给他一个红布包袱。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两本书和一封信。那两本书中的一本是朱德的《革命军》,另一本是美国名将马歇尔写的《人生指南》。父亲告诉钱学森,当年只有两个人考上了清华,其中一个就是马歇尔。钱学森对马歇尔很感兴趣,从此把理想的轨迹投向了马歇尔。那么,钱学森对火箭的感情是否也和对马歇尔的兴趣相同呢?下面请看我们推荐的《少年有梦且缤纷》的部分内容。
12岁时,在北京景山东街小学读书的钱学森,就立志要做“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学时代的他已经是一个“少年科学迷”。一次,钱学森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寻物启事,说有位姓李的青年曾遗失过一只银手镯。钱学森动了心思,但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地去见了李先生。李先生对他的热心深表感谢,并收下了手镯。从此,钱学森的心中多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当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四年级时,父亲把钱学森接到上海,让他在德文中学就读。他的英文老师是著名科学家李叔同。李叔同经常与学生交谈,并不限于书本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救国”的梦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的。钱学森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当时的想法:“为什么做一个工程师,却不可以做一个科学家呢?”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钱学森的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够走上科学的道路,而不是当工程师。
钱学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梦想才能在飞机、火箭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我们从故事中可以领悟到:钱学森的父亲让他认识到:从小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好的,这样才能促使孩子努力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为孩子确定目标,即使是远大的目标。总之,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从小确立适合自己的梦想。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梦想,然后再让他们制订近期的目标。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又可以使他们为了实现目标,为了完成任务而产生动力。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哦!
>少年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