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优化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P 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ollege nd the According Policies//Pu Nvnv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requir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 aining mode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Finally,he offer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ode.
Key words colleg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talents;training mode;countermeasure
Author's address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44000, Fuzhou,Jiangxi,China
所谓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以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培养理念、培养过程、运作方式等方面按国际化标准与原则来进行相应的设定与运作的、具有长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1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至少包括两方面,即培养国际化人才与怎样培养这类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上,目前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一是从学校方面看,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高职教育国家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带有盲目性,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二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类型的人才、毕业以后去向如何等关键问题均模糊不清。三是从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方面看,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中,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忽视了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缺乏对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
1.2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偏低
素质和能力的结合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如身心素质)和特殊素质即职业素质方面有待提高,尤其是职业技能素质与职业创新素质方面。高职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从事某种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方面比较弱,不太符合国际化市场需求和企业行业所需。
1.3高职院校的实践性与企业行业结合程度不深
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做得不太好,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实践性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而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性不强,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一致,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比较少,不能充分利用行业里的人才资源为学校提供经验丰富的师资,而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是具有一定行业专业指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的话高职院校和行业不能很好地对接。
1.4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运作方式不完善
开设国际化课程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化课程很少,学生思维还是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不是站在世界先进科技的尖端;在开设国际化专业方面,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硬件方面都达不到开设国际化专业的条件;在校际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在学分互换、学分等值、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
方面都比较薄弱。
2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外部因素
(1)政府方面。由于职业需求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不可能完成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的高职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得比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整合、转型的关键时期,基本上处于专科层次,中高等职业的衔接也不明显,没有明确的分层系统,这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现实。而我国政府是高职教育宏观系统分层的主题,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3-160-03
构对外合作方面做得不够。
(2)经费方面。经费不足是阻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高职业教育的投入上,国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高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经费不足导致职业院校占地面积小、设备仪器落后、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达不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很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对外合作的企业行业较少,参与国际化程度较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2内部因素
高职院校自身方面。(1)培养目标。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以国际化人才的原则为准来培养国际高级应用型人才,企业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太受企业的欢迎。(2)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教学内容不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和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交融的三大体系,而是过多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教学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和产业部门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及社会实践的结合难度比较大。(3)质量保障体系层面。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衡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比较模糊,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性质认识不到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不准确;教学基本建设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不完善;办学特不是太明显;最重要的是毕业生不太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优化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确立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观念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核心与指导思想。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应用技术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与明显的行业彩,即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是国际上一定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国际化与行业化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行业资源成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资源,我国的高职教育要实现国际化没有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是不可能的。在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职业变动频繁的大趋势下,一些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会不断地变化,高职教育国际化和企业行业紧密相连,必然要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与国际化发展相匹配的职业观念。
3.2重视能力本位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特征。我国在较显著。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等,都研究不同模式的能力本位教育,澳大利亚政府也在有计划地推行能力本位培训。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模式多种多样,而且一直在不断改革,以满足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3.3遵循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3.3.1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统一
高职教育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国际化并不是要丢掉本国的特,高职教育国际化应广泛地对外交流,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使其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但这是以主权国的特存在为前提的。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要从民族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跟上时代发展、达到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是民族需求的、符合本民族价值体系的人才。因此,国家的利益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我国进行高职教育国际化是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办学模式,符合国际发展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所以,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要遵循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原则,高职教育在注重人才的国际化意识与才能培养的同时,应该更进一步强化人才的本土价值观。
3.3.2实践性与行业性相结合
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环节。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表现出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同为办学主体;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强调实践性的内容。我国在高职教育国家化的过程中也要实行实践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针对一定行业中相应的专业,甚至具体到一定的企业。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必须是具有一定行业专业指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与行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教育要充分地利用行业资源,才能与行业很好地对接。而行业里的人才资源能够为高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提供经验丰富的师资,即双师型人才,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最现实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一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在行业领域里应有的意识,能够让学生捕捉行业最前沿的信息。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与企业行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实践性与行业性的结合也越紧密,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3.4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运作方式的多样性
3.4.1开设国际化专业和课程
开设国际化专业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上的企业行业对接的最直接表现。只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
(下转第163页)
专业,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国际市场企业行业培养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开设国际化专业要求专业课程体
系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师资配备符合国际化的标准、评估体系符合国际化的水准。课程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开设注重国际新技术的新课程,如创设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等新系科;或是增设信息科学、比较文化学等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以实践性与行业性的紧密结合为特点,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国际化的专业需求。同时加强双语教学,学习外语是增强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3.4.2加强国际化交流
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也要充分向外国开放本国的资源,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化交流有多种方式: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成果共享等;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师资的国际化水平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保证,没有国际化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国际化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要加大在专业领域引进国外师资的力度,同时要注重对本土师资的培养,使他们的专业视野得以开阔、教学经验得以增长、教学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使他们成为“双师型”师资;加强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以及派本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留学,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互派留学生的做法,在规模上逐渐加大、在培养方案上逐渐成熟,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培养模式,也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
3.4.3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校企合作是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双赢模式,是教学、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的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校企合作,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基地,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员强化专业理论和提高生产技能,还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玉香.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模式[J].当代教育
科学,2009.
[2]玄成贵.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黄日强,邓志军.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广东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2003(3):74.
[4]王玉香.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5.
[5]万金保,李春红.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J].职业技术
教育:教科版,2005(4):17.
[6]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10-11.
编辑杨呈祥
考试的考核方式,对其他课程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其次,对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采取闭卷的考核方式,如英语、数学等。
2.2.3学生自我评价
这是宁德师范学院数学系王爱清老师提出来的一个方法,该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实填写每个单元的自评成绩。突出自我评价,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具有一定自我意识但又不具备完全自觉学习意识的高职生。
2.3积极创造优良校风和学风
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使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的校园文化。多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学生自我约束的活动。比如可以开设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社交礼仪等多门公共选修课,也可以组织自管会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献血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要不断完善监考制度。对监考的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其做好监考工作,对考生舞弊行为视而不见、姑息纵容的监考老师应按规定处理。监考老师发现作弊要坚决处理,起到警诫的作用。但大学生还处于“可以犯错误”的年龄,处理作弊事件不宜一棍子打死,监考老师在发现学生有“动作”的时候,应及时提醒、制止,给学生重新成长的余地,但学生若屡教不改,则要严肃处理。
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社会各界又普遍持有高职生比本科生等素质低的偏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走出这种认识的误区,这当然要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做起,而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考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高职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爱清.浅析地方高校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0
东华理工大学怎么样(7).
编辑杨呈祥
(上接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