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多名同学《风诗的情韵》的读书报告为例,探讨通俗性学术著作的阅读对于学生的影响。从现实性和未来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现实性是立足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未来性则更多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而衍生出来的,体现在对于文化和知识更深入的把握,思辨能力的提高。從现实性和未来性两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通俗性学术著作的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通俗性;学术著作;现实性
[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大学2020年校级教改项目“适应新课标,对标新教材: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生学术通俗读物整本阅读与卓越教师培养探究”(DHJG-20-62)
[作者简介]崔文静(2000—),女,江西九江人,东华理工大学语文教育系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赵军伟(1986—),男,山东费县人,文学博士,东华理工大学语文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语文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3 [收稿日期] 2020-05-29
学术著作研读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专业术语的复杂性和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在学术讨论和学术研究大潮不断兴起的今天,作为学生如何更好地了解距今已久的经典作品,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阅读通俗性学术著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通俗性学术著作是相比于较难理解的且相对较为枯燥的专业化学术著作而言的,是指学者通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现出来的学术著作。对于读者尤其是对于本科生而言,这种著作方式颇具新意且易于理解与接受。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于通俗性学术著作接触较少。来到大学,我们在专业课程讲授之外,穿插通俗性学术著作的阅读活动这类探索,有关《风诗的情韵》的读书报告就是其中的一种。《诗经》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李山教授是研究《诗经》的权威学者、资深专家,其著作《风诗的情韵》可以视为研究《诗经》的通俗性学术著作的代表。本文分析《风诗的情韵》阅读对于学生的影响,主
要着眼于现实性与未来性两个维度:现实性主要立足于当前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未来性则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通俗性学术著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分析
对于学术著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其教育功能。往往教育功能的展现,体现在与读者的对话之中。能够与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对话,才能彰显其作品独有的教育功能。如何和读者对话,正是目前学术著作应该思考的。学术应用通俗的方式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讲清楚、道明白。本文将从现实性和未来性两个角度来分析通俗性学术著作产生的影响。
(一)从语文课标改革的现实性来看
从2017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看,课程标准在核心素养中提到“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1]由此可见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红楼梦》等一系列书目都成为学生的必
读书目。不光如此,浩瀚难懂的古代文论,像《典论·论文》《毛诗序》也出现在学生的阅读计划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时间紧迫,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尚不成熟的阶段,读这类的著作仍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通俗类学术著作是有必要的,也是能够解决当前的困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任务中也提道:“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2]从这些要求上看,老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可以从通俗性学术著作中的逻辑和说理方式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二)对于原有作品有着更为广泛具体的认识
作为学术性著作而言,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传递学术知识和学术精神,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作品。无论是阅读经典还是阅读文献,我们大多是从具体内容出发,对于作品的整体认知和整体方向上往往把握不当,知识结构过散不能形成体系,从而不能形成广泛具体的认识。正如《风诗的情韵》独特的编排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清晰和广泛的认识,通过他特有的讲述方式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全面而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整体上有助于帮
助学学生了解国风、了解《诗经》。和以往的学习经历和阅读经历相比,《风诗的情韵》的刻画更全面、更生动,可以给予学生们更为深刻的印象和体会。本专业的同学也多次提及这一点。
《风诗的情韵》由李山所著,在书中他一反常态,不像他人一般枯燥地解释《诗经》,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先秦时代爱情、婚恋、农耕、狩猎、行役、战争诸多方面来向大众展示《诗经》所表达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内容生动形象,也让我对《诗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余莉)
在《风诗的情韵》这本书中,李山教授选取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和分析,内容丰富多彩,似多棱角,如万花筒。题材广泛涉及爱情、婚恋、农耕、行役、战争、贵族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风诗的情韵》中,作者共写了二十集,他通过十八集按内容分述国风。第一集与最后一集比较特别,第一集总论述了他对于“诗经离我们远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最后一集则是他对于十五国风的精神与艺术的总结。这样的格式也使得整本书都条理分明,让人读起来一气呵成。当然也可以分集看,不会让人觉得看起来冗长,不需要一次性看完,很切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曾思慧)
东华理工大学怎么样
可以看出,这一类的学术著作,既可以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传递知识的效果。因为这类学术著作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需求,看起来不会有压力,从而更容易掌握。
(三)从细节上把握中国文化
从这本书里,可以学到什么?我认为是从先民的生活画卷中看出我们中国的文化发展,看变与不变。我们这个民族,是歌唱着“诗三百”创立了自己的精神传统的,换个说法也许更准确,在很大程度上,三百篇的歌唱所表达的内涵、风神、韵律,展现的就是我们这个文化人在创建属于自己精神传统时的所思所想。她的追求和崇尚,她对自己在世界中生存的理解感悟,她对美恶好歹的判断即情感的反应,等等;归结于一句话:《诗经》的内涵,其实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风诗的情韵》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把握民族精神。
正如陈宁同学所说,通过对《关雎》《齐风·著》等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先民对于婚姻的重视,也可以看出我们现今婚姻习俗的继承性。通过对《豳风·七月》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农桑的习俗,也对我们现今的农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字里行间通俗易
懂,使人头脑清明地在风雅之间走了一回,行吟漫游,摇橹渡水,如同看见古老文学照进了现实。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先秦时代我们的祖辈波澜壮阔、昂扬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
《风诗的情韵》给读者展示了当时的人情风貌,婚礼习俗,其中描写的女性大胆开放充满魅力,男性奔放开朗刚强健美,天地自然开化,万事万物自由生长,所有的一切糅合在一起,造就了天地大美。于是深处蕴藏的大美使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超越了普通情爱的理解而更为深刻,感受到一种光明刚健、生生不息的力量氤氲其中。这种力量在汉字的承载下传承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仍流淌在今人的骨血里,引发思维的共振,灵魂的共鸣。
“学术的讲述是通俗讲述的基础。因为只有能够彻底讲述某物的人,才能以通俗的方式讲述它。”[4]李山教授在其丰富的学术知识和学术涵养的基础上,使用通俗化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先民的广阔而生动的生活画卷。从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卷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触发读者的思与辩
通过对于学生们自己的阅读体验的分析,我发现,这类通俗性著作更能触发他们对于自身的思考。首先是学生们对于学术这一问题的思考,以前学术在学生眼中都是难以捕捉的,往往把学术束之高阁。那么什么是学术呢?何谓学术精神呢?中国学术之主要出发点,乃是一种人本位主义,亦可说是一种人文主义。其主要精神,乃在面对人社会中一切人事问题之各项实际措施。如上述政治、社会、经济诸端,皆属此对象下之一方面、一部分,皆可以实际人事一语包括之。故中国学术精神之另一表现,厥为不尚空言,一切都会纳在实际措施上。所谓坐而言,起而行。若徒言不行,著书立说,只是纸上加纸,无补实际,向为中国人所轻视。[5]所以学术是不尚空言,而贴近众生活的是最务实的语言,最切实的学术。对于学术精神的思考,邬思佳同学借《关雎》的三种误解谈及了她对于学术精神的看法。上述这三种误解,都是不尊重作品实际即作品本身,都是按照自己想法的任意解读。尊重作品,用客观的观点来解读作品,应该成为我们当代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其次是对于如何做学术的思考。从《风诗的情韵》中可以最深刻体会到的是通俗化的学术表达。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极力使专门的学术通俗化,实在是专家对于大众教育应负的责任。”学术尽管是专门有系统的学问,需要学界人士的精心探讨,但也要为广大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起到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的作用,方能最好地实现学术改造和提升社会的
功能。[6]《风诗的情韵》这本书的通俗化不仅仅是沿着前人的脚步,复述前人的成果,它更多的是阐述自己独到的观点。例如李山教授所提到的“被误解的诗”是通过对大量的资料的不断分析,不断证实,提出了对于《关雎》不是爱情诗这样一个突破性的解读。这并不是所谓学术娱乐化,而是真正倾注心血的作品,是李山教授20多年的研究成果。正是李山教授的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对待学术首先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严谨的态度去求证自己的看法。在求证看法的同时要保持开放严谨的学术态度,要学会质疑,也要学会接受和以往接触不同的观点,一花齐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最后是对于自己的反思。通过这类书籍的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思考自己,越接觸古人,就愈能了解自己,能够引发自己对于自身和社会的一些看法。许多同学阅读之后都引发了其对于自身的深入思考。
对于怎么样做好一名新女性,在我看来,作为现代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应敢于挣脱,努力把握。女性的美不仅仅只局限于当新娘子的那一天,而是要贯穿到以后的每一天。我们,要学会充实自己的思想,智慧;做到经济独立,不做依附品;人权独立,善于学习,才不枉为最美,才能真正做到如水一般萦绕在历史之中。(周丽敏)
《风诗的情韵》中对于一个个女性形象的分析,让同学们对于上古的女性的有着更为深刻和立体的认识。原来从前的女子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弱小,毫无主见、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代名词。她们有着惊人的独立性,敢于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敢于和流言说不,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正是《诗经》的原始性,女性的形象离我们很远很模糊,所以我们对于女性的了解往往都很局限。其实不光光是对于女性形象的模糊,我们对于古时的生活也是模糊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