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
《羿射九日》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羿射九日的资料。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力争读正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片,谈话导入
1.认一认,连一连。
出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的主要画面,让学生把题目和图画连一连。
2.强调指出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
3.简介羿:羿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射日英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由于他造福人类,后人尊称他为大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4.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你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什么?
5.梳理问题:
(1)羿为什么要射日?
(2)羿又是怎样射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时,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梳理牵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
“值、熔”是翘舌音;“新”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介绍羿射九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羿射九日的过程。(第4~6自然段)那么剩下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3.梳理故事的记叙顺序:
先讲——天上的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再讲——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最后讲——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文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羿的英勇和为民造福的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梳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四、教师示范,书写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值、艰”是左窄右宽,“新”是左宽右窄,而“此”却是左右宽窄均匀。)
2.师着重指导生字“值”: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直”。写的时候注意单人旁的竖的末端要比最后一横的位置低。
3.指导生字“炎”:上下结构,两个火要有变化,上面的“火”的捺变成点。下面的“火”写得比较大,一撇一捺要舒展,牢牢地托住上面的“火”。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用“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的句子结构来说说课文《羿射九日》主要写了什么。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讲述羿射日的原因、射日的过程、射日的结果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这类句子结构归纳全文大意。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预设:
生1: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上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值班。
生2:一个太阳站在一棵叫“扶桑”的树上,下面跟着九个太阳。
生3:他们忽然不高兴轮流值日,觉得没意思,都跑到了天空中。
生4:十个太阳就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
3.理解“炙烤”。
(1)“炙”在字典中的意思就是烤,这里指十个太阳一起发光发热,气温变得太高,使大地曝晒过度。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2)联系下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炙烤”。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4.播放有关旱灾的视频,感受干旱带来的灾难。
5.说说十个太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困难。体会“艰难”。
6.师带感情范读第3自然段。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干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注意语速要缓慢,语调要沉重,边读边想象画面。)
8.指名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视频和教师的渲染,让学生感受高温
、干旱带来的灾难,学生再读文中相关语句,从而深刻体会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无情凶猛,从而能体会到人类迫切希望有人能拯救他们的心情。
三、品读想象,感受形象
1.再读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羿射日的语句,想象画面,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句子,师相机指导理解:
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
(1)这里的数字“九十九”让你读到了什么?(羿射日的决心与勇猛,他历经了千山万水)
(2)想象羿遇到的困难,说说他会想什么,感受他的一心为民的精神。
3.小结:他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一心为民,终于来到了东海边。
4.谈谈感受。(为羿历经艰辛感到无比敬佩)
预设:他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因为他一心想着——(射掉太阳,让老百姓早点过
上好日子),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不怕。此时此刻,你觉得羿是个什么样的人?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四自然段。
6.交流句子:
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1)圈出句中的动词。
(2)说说自己的感受。(动作一气呵成,羿力大无穷,他是个神箭手。)
7.羿为什么还要留一个太阳呢?读读第六自然段,用“____”画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8.请说几个四字词语送给羿,夸一夸他。
(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为民造福)
9.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第一学段阅读目标要求:阅读浅近的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据此,本环节通过想象,抓关键词句,谈自己的感受,引领学生来感悟羿的大公无私,体会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四、引读总结,升华情感
1.师:就这样,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你瞧——(引读)
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2.师:老百姓又过上了的生活,大家快乐耕种、孩子自由玩耍、全家欢聚一堂、人们能静心读书。如果你是老百姓中的一位,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你会对羿说点什么呢?
3.交流。
4.总结:百姓是多么感激羿呀!羿射九日的故事从远古时代,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
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采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对羿的感激、崇敬;以羿射九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想象老百姓会对后羿说什么,再一次受到伟大人物美好品质的感染,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五、指导复述,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说说羿为什么射日,是怎么射的,最后怎样。
2.出示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指名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3.把课文中觉得神奇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羿射九日》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神箭手羿不畏艰难、勇射九日、为百姓造福的事迹。教学本文,我觉得有这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紧扣“射日”,“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炙烤”与“艰难”。播放生活中旱灾带来的痛苦,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禾苗被晒枯”“土地被烤焦”“江河里的水被蒸干”“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等语句来体会干旱高温带来的灾难,再想象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哪些困难,从而感受老百姓的艰难,明确羿射九日的目的与迫切心情。
2.品析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羿射九日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说明羿为射日付出了艰辛,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九十九”在这里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羿射日的不易。抓住文中描写射日的关键句,让学生圈画关键动词,紧紧抓住“翻、蹚、登、搭、拉、对”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再请孩子们想象羿
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羿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