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是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被大海夺去了生命,化身为精卫鸟,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子,想填平东海,不想让更多无辜的生命葬身大海之中。赞扬了精卫身上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小学阶段第三篇文言文,课文很短,就两句话,交代了“因何而溺”,“溺后如何”。上完此课,沉下心来,反思教学的得失。
成功之处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以读为主,感悟文本
文言文语言精炼,音韵美,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以读为主,一读通顺,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二读难读的字,“溺”“衔”“堙”纠正读音;三读节奏,听范读,化出节奏,个别同学读;四读韵味,让学生加入想象读出自己的体会。
朗读有层次,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直到熟读成诵。
授之以法,培养能力
教学,是以老师为导,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着简单,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不敢放手,对学生扶得很多。三年级我教《守株待兔》时,就犯了这样的毛病。这次我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试着和同桌说一说大意。在反馈时,指出不足,不求逐句逐字翻译,一些重点词语要说对,如“少女”与现代文不同,“堙”的意思等。在反复地说中,学生就掌握了课文大意。
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总会有遗憾,有遗憾,才会思进步。
一.想象不丰富,人物形象不丰满
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想象可以丰富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抓“常”字,让学生想象它都是什么时候去填海?学生思维没打开,说得不太好,它这种行为,炎帝,大海,你会怎么说?学生说的答案比较单一,对精卫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体会不够。所以在讲故事环节,虽能加入自己的一些想象,故事讲得还是不太生动。
我的心语
这是学生返校后开的新课,没上课前,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这篇课文了。课文只是学习的例子,应从课内指向课外,链接阅读,迁移学法,让学生对这样的课感兴趣,激起读书的欲望,拓展阅读。
再就是老师要充分阅读文本,上课前要知道教给学生什么能力,要查阅资料,看名师课例,结合本班学情,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道阻且长,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