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作者:杨菊红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4年第06
        【摘 要】古诗词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彩各异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培养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并要求初中学生在7—9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段)。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加强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审美能力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课堂教学中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达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呢?
        一、品味语言
        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是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解读语言文字的方式发现古诗词作品中蕴藏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学习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时,有学生质疑绿肥红瘦一词是否准确?确实颜怎么会有肥瘦之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也纷纷加入了讨论。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展开联想和想象。一个字不仅写出了叶的繁茂和肥美,还写出了叶的彩润泽、鲜亮。一个字不仅写出花朵稀疏、瘦小,还写出了女词人对它的无限惋惜怜悯之情。肥瘦极形象贴切地描绘了海棠枝叶繁茂、红花稀疏的景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借助对绿肥红瘦一词的品味,发现了这个词语所描绘的海棠枝叶繁茂、彩润泽,花朵稀疏娇弱的图画美, 感悟到女词人对海棠无限惋惜怜悯的情感美。
        二、感知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意象,本质上是作家主观经验客观化的艺术结果。可以通俗地认为,它是作者以主观的思想、意识、情感所改造、熔铸的艺术化了的客观景物、事物、人物。众所周知,我国古诗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被赋予了一
些特定的意义。从这个层面去进行审美,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
        古诗中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一方面因为谐音,另一方面相传长安有一个地方叫霸桥,人们送亲友远行到此地后,有折柳枝赠别的习俗,所以人们很容易想到————惜别——依依不舍这个意思上来,写诗作时常常把折柳、吹笛、怨别和思乡等联系起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等诗句,都用杨柳这个意象来表达离别思乡的深情。在教学这些作品时,我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人们对这个意象的传统审美习惯,准确地理解它所寄寓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深刻地体会诗中所寄寓的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依依不舍之意。感知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从平常中体会出浓情,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描写思乡的诗
        1. 激活学生的情感。强烈的情感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思想感情,但是诗词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诗人的情感体验更强烈。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写出了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
杜甫在长年漂泊、百病缠身、潦倒孤愁中写下了《登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鉴赏的同时,让学生随着诗人波澜起伏的感情而激动万分。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入是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诗词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最为开阔,这表现在诗人创作诗词时,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才能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充分启动再想象和创造想象,去感受作品中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意象,以此为契机挖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并逐步把它培养成一种能力。
        3. 触发学生积极的思辨能力。诗词在结构上富有跳跃性,诗人写诗常常遵循想象和情感的逻辑,由这一端跳到另一端,中间没有关联词和过渡句,而营构起全诗的是感情的纽带、想象的翅膀。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诗词时,必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及时跟上诗人笔下的时空变化,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思辨能力,进而形成创造能力。
        四、领悟意境
        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欣赏诗中情景交融的独特魅力,从而完成审美体验。诗人白居易就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早春时节钱塘湖畔迷人风光:一湖春水,刚与堤平,微波粼粼,像一幅吹皱的轻纱一直飘向天边。几处黄莺的雏儿在枝头叽喳争相歌唱,仿佛在抢先报告春的到来。新来的燕子飞进飞出,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心灵深处投影出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透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等客观图景的美丽,领悟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语文是一门极具文学彩的实践性学科,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品味语言、感知意象、领悟意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