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教材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处理
[内容提要]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释称谓(即关于“通”、“同”的处理)历来颇受争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注释称谓也没有明确说明。本文将从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的定义及课本注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通 同
中学语文教材版本几经改革,无论旧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培养中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这将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了解祖国文字发展演变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所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我在查阅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版本时,发现古代文学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比例在
逐步增大。以初中教材为例,1993年版语文教材共计课文172篇,古代文学作品50篇,占教材近30%的比例;
2001年版教材176篇课文,古代文学作品76篇,占43%。同时,发现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注释称谓也不尽相同。
1988年版初中语文教材部分字词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课本注释: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通“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通“剂”。
《论语六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本注释: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通“只”。
林弥一郎1993年人民教育版初中教材部分字词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课本注释:还同“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同“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同“剂”。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本注释:银饰变黑说”同“悦”,愉快。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通“只”。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课本注释: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 课本注释:火同“伙”。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课本注释:要,邀请。
《愚公移山》“始一反焉”,课本注释:反同“返”。
“汝之不惠”,课本注释:惠同“慧”,聪明。
2001年人民教育版初中语文教材部分字词解释:
第一册
《论语六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本注释:说”通“悦”,愉快。
“悔女知之乎?” 课本注释:女用法同汝,你的意思。
“知之为知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本注释:知,智慧后来做“智”。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桓侯还走”,课本注释:还同 “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课本注释:汤同“烫”,用热水焐的意思。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课本注释:齐同“剂”。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课本注释:止,这里是“只”的意思。
什么水果清热解毒去火《木兰诗》“对镜帖花黄”,课本注释:“帖”是“贴”的意思。
“出门看火伴” 课本注释:火是“伙”的意思。
第二册
翠翠天保是哪本小说的人物>背上长痘痘什么原因导致的《愚公移山》“始一反焉”,课本注释:反同“返”。
“汝之不惠”,课本注释:惠通“慧”,聪明。
2002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
第一册
《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课本注释:要同“邀”,邀请。
无线路由器哪个好“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课文注释:蚤通“早”。
第二册
《登太山记》“石苍黑,多平方,少圜”,课文注释:圜通“圆”。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198819932001年的不同时期,处理相同篇目文章时,这些字的释义几乎没有变化。如“说”,愉快之义,“汤”是热水焐的意思,“要”是邀请的意思。但在注释称谓时发生了一点变化,1988年版教材中“说”通“悦”(通假)。而在1993年版教材中用
了“同”(异体),类似的情况有:“还”、“汤”、“剂”等。“说”在2001年版教材中再次使用了“通”。甚止“帖”、“火”、“止”在1993年以前曾使用“同”、“通”,而到2001年版教材中它不再使用称谓“通”或“同”,直接说明“帖”这里是贴的意思、“火”是伙伴的意思,止,这里是“只”的意思,强调了语境作用,不再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现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束缚、定势思维影响,仍然会把“通”、“同”注释的字全都处理为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