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部分】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结构类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三)修辞类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补充】
1.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一)艺术类
【提问方式】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现代诗歌鉴赏
(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结合、绘声绘、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抒情、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第一步,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
第二步,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第三步,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诗歌鉴赏部分】
一、炼字炼词型
【命题形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指津】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
二、分析语言特型
【命题形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也可放至最后点出)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三、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此类题在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重点关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四、分析形象、意境类
(一)形象
【命题形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
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出并描摹诗歌形象;(什么形象)
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具体特征)
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形象意义)
(二)意境
【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
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
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五、分析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
·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
·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
·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步骤】
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
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