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文本类文章答题知识点梳理
一、理清文章思路
命题形式: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2、文章是怎样围绕”xxxxx”展开的。3、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答题思路:
1、抓住段首句,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荷叶》《生命的暗示》)
2、指明文章的结构方式,划分层次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朦胧的敬慕》)
3、抓住贯穿文章的线索,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墙》《雾》)
4、抓住逻辑顺序,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听朗诵》《墙》《生命的暗示》 )
知识补充:
1、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2、文章线索:时间(《孤独的普希金》)、空间(写景状物类或游记类散文较常见)、事件的发展顺序(《囚绿记》)、感情变化(《数字人生》)。
3、逻辑顺序:由实到虚(《墙》)、自然到人文(《荷叶》)、现实到思考(《生命的暗示》《听朗诵》)
二、概括大意、主旨等
(1)问题形式:较明显,有概括的要求。
(2)答题思路:
1、在阅读第一遍时需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总括性的句子在段首,总结性的句子在段尾,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2、注意审题。(1、范围:具体某段还是结合全文。(《西递情结》)2、注意概括对象。(《荷叶》))
(3)整合成答案。
方法有四种:1、摘取原文(明扣原文)。例:《明月清泉自在怀》第一点:小时候背熟了却依然不懂。《荷叶》第一点: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勃发着无穷的生机。2、组合法(暗扣原文)。选取关键词语连缀成句。例《明月清泉自在怀》第二点:关键词有“超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顺延”。3、否定变肯定(反扣法)例如: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何曾因风霜雨雪而移易萎缩。现代诗歌鉴赏——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独立。4、自写法:一般是需要概括好几段的内容,但不能离开文本的原意。
三、鉴赏重要语句
1、句子的含义。
①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
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抓住关键字词。(例《听朗诵》: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很久了,也很远了。联系前文重点解释“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指什么,联系下文重点解析为什么“过去很久、很远了”。)
2、句子的作用。
①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思考。例《往事(二)》
②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 (例:《雾》《报秋》)
3、赏析句子。
①首先指出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式等表达技巧。②手法的效果。③作者的情感或主旨。例:《犁之魂》
四、赏析标题
命题形式:1、标题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1)答题三角度
1、分析标题的含义:
①把握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A、看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C、概括了文章的的中心思想。
②分析标题标题的深层含义(双关等)。在理解标题表层含义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①结构: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主旨: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主旨。
③ 人物:表明作品人物的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④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发人深思等吸引读者。
提示: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做全面的分析。
附:
小说标题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
4、运用手法 (比喻象征对比等),升华主题。
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散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明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鉴赏作品形象内涵
命题形式:1、赏析形象的特点。 2、赏析形象的作用。
1、鉴赏人物形象。(在小说或记人叙事散文中)
①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②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祝福》中的祥林嫂)
③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对人物的感情倾向,赞美、批判、讽刺、同情等)
④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2、鉴赏物象。(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白杨礼赞》)
①概括物象的形象特征。
②物象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③作者所要借助此物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六、鉴赏表达技巧题
1、出题形式:要求鉴赏文章或重点文段的表达技巧。鉴赏重要语句表现技巧。
2、文章或重要文段: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人称变换;叙述顺序安排;叙议结合。
②从结构安排角度:烘托铺垫,首尾照应;设置悬念,曲折有致;明暗线索交织,结构严密。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衬托,对比,抑扬等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3、赏析重要句子。
①首先指出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式等表达技巧。②手法的效果。③作者的情感或主旨。例:《犁之魂》
七、探究文本的意蕴
1、从不同的角度的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思路:作家问什么要写该作品。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内容有何暗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产生的。
2、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包括: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当下和未来的深怀忧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民族心理包括:勤劳简朴,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谦和持中;家庭观念,亲疏有别;伦理纲常,尊卑有序;诚实守信,大局为重;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人文精神包括:注重人的尊严,注重追求真理,注重生命的意义,注重丰富的精神世界,
崇尚科学精神。
八、分析小说的情节
1、概括小说的情节
①分段,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留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结构:A交代任务活动的环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B开头设置悬念、埋下伏笔,C中间做铺垫,D推动情节的发展;E后文,与前文相照应。
②内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深化主旨。
3、情节的特点
情节的严密性、曲折性;悬念、倒叙、双线索、出人意料、戛然而止、伏笔照应、意味声
长。
九、理解小说环境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描写的手法:A形、声、相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相结合.B写景有层次、多角度,C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
②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心理;D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E深化小说主旨;F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的作用
A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B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C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D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E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F暗示小说主题,G深化作品主旨。
十、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1、鉴赏肖像描写:反应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份,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包括独白和对话。
3、鉴赏细节描写:作者往往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4、鉴赏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梦境幻觉等形式,表现的性格及情感变化历程。
5、鉴赏侧面描写:侧面表现人物包括环境衬托、人物对比等方式。
十一、探究小说的内容意蕴及艺术特
1、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例《晚秋》)
①亮明观点(是否合理)→②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运用文本中现有的具体情节、事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③从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情节要为中心服务)/④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情节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2、探究人物解读的个性化。(例《晚秋》)/探究作品主题的多样性。/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可参见散文的探究内蕴知识。)
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梳理
一、主旨类提炼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答题阐释]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什么人格。
[典例分析]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二、形象类解读
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和事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或咏物诗中所描写的物象)。解读古诗词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