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古诗文积累
作者:周兰菊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年第08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其中规定必背古诗70首。近几年,各年段均配备下发了《古诗文诵读》读本,其中除了大量古诗还有名言警句、古文,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各类功课繁忙,这些优美的古诗文的诵读与积累大都成了一纸空文。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献给老师的诗从某种角度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意义要比教给他们有限的知识大多了。为此,我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学习和积累。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记忆、背诵的最佳阵地。因此,教师要以课文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每周五下午,学校安排了经典诗文诵读特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事先在家中做足准备,轮流主持以古诗文赏析为主题的课,每节课安排2人,提前报名,规定自己要做PPT课件。此举反响相当好,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为此他们查了大量资料背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音乐并茂,有的甚至超过了老师的作品。课堂上,他们还听得特别专心,两首古诗基本能够当堂背诵巩固。
        当然老师自己的课更不能马虎了事,不仅要做到吸引学生眼球,更要打动他们心灵,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古诗文的优美意韵,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发自内心地爱读爱诵。
       
        二、培养主动背诵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做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专心学习,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积累,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人选小学课本的古诗文及配套《古诗文诵读》,读来无不琅琅上口,思之余味无穷,具有极强品味性和欣赏性。我们应指导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基础上,学会赏析、学会品味,力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去诵读积累、感悟。
        讲一讲: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成名之后,回乡探亲,曾登门拜谢对他有深远影响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当刘绍棠说明来意后,田老师手扶拐杖哈哈一笑,说:我那时也是无心插柳啊!”。那位田老师当年就是把古诗改编成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才激发了刘绍棠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借鉴此法让学生利用编故事来加强记忆,促进背诵。
        比一比:广泛熟读古诗文后不难发现,古诗中有许多同题材,同类型,甚至同题目的,
组织学生分类进行搜集整理,如:描写四季景的,描写送别情景的,题画诗、咏物诗、哲理诗……进行相互比较、品味,在顿悟中加深印象,积累语言。
        演一演: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优美,给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或细节、空白艺术进行表演,以求对诗文有一个再想象、再品味、再创造的过程。如:学《寻隐者不遇》,可把诗改成短话剧,让学生想象表演,内化语言,积累语言。
        画一画:人选课文中的中国古典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此,我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画一画诗、文的形象和意境,促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通过绘画将形象还原画面,使文字与形象结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从而使学生更加牢固地积累语言。如: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我引导学生将诗中描写的满园春一枝红杏用图画表现出来,由此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
        看一看:纸上得来终觉浅,有的诗文,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实地游一游、看一看,或通过现代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仿佛真正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入境、一起动情。春天,我照例会带着学生去就近的大桥公园赏花,大家一路走,一路吟,由绿柳到红桃,由杏花到海棠,游兴十足,诗兴大发,甚至有的还即兴自己吟诵起了自编的押韵诗。将古诗文的
学习积累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唱一唱:古诗文绝大多数琅琅上口,被谱成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月几时有》、《如梦令》、《虞美人》,我一般来视频,让学生跟着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旋律且歌且舞。我还鼓励他们自己来熟悉的乐曲填写古诗歌词,于是《新年好》、《东风破》、《红河谷》等乐曲唱遍了教室。
        赛一赛:竞赛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主动诵读积累的积极性。每年语文节的经典诗文大赛,每学期的漫步古诗园手抄报竞赛,每月的赛诗会,每周的古诗接龙,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中收获了一次次喜悦,更加深了对古诗文语言的陶醉和感悟。
        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以上尝试,在培养学生主动诵读积累习惯上就应了叶老说的那句话吧。
       
        三、培养天天诵读的习惯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古诗文的诵读,我引导学生做到诗不离口。每天预备铃声后的3分钟内坚持让学生诵读本年段师生一起挑选的《古诗文诵读》中相关古诗、警句或古文,我和学生们把这一时间戏称为大脑保健操开始了。每每上课预备铃响起,小老师就领着同学们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起诗来:或对诗,或齐诵,亦或唱诗。别小看这短短的课前三分钟,孩子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三四首古诗读上好几遍。就这样,久而久之,诵读古诗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学校中午安排的快乐一刻必以古诗开头,每天轮一人,以不重复的古诗来导入活动。而每天放晚学的时间,则全班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由路队长领诵着古诗文一路走来,朗朗的书声成了校园内一道移动的亮丽风景,赢得来接孩子的家长们一片赞叹。
        著名国学大师、国画大师范增就是一位背诵古诗文十分了得的人物,有幸听过他讲座的都感叹:这人太有文化了,说几句话就有名言名句,听他讲话就像欣赏一门艺术。有一次范曾的夫人告诉友人说,范曾每天五点钟起床,诵读古诗文两小时,年届七十依然如此。坊间传闻,范曾能背诵古诗文五千篇。有一次学生就此提问,他对门生说:五千篇的说法太夸张
了,一千篇的确不在话下。由此可见,如果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们天天背诵,一路坚持下来,那么当他们成年后,一千篇也可不在话下了。
       
        四、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问题时提出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养成随时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时间少一点儿倒不妨事……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
        以身作则: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教育因素,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表率是形象化的教育,是实践着的行为,看得见,摸得着,象无声的命令,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为此,我规定自己和学生一起背诵积累,他们在读,我也在诵,他们在赛,我也加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在学生眼中好学上进、知识渊博,积淀深厚的师者形象,一年半载坚持下来,发
现自己的记忆力也有所加强,意志力增强了,可谓教学相长也。
        家校结合: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后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为了巩固成果,我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学校校信通发挥了巨大的桥梁作用,教师的鼓励,家长的督促,孩子们在家里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本学期班级举办了亲子诵读活动,一些家长也参与进来,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个别指导:诵读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对于一些后进生,我通常采取结对子的方法,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还有小组和学生结对,以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赶上班级。通过反复实践发现,只要肯花心思,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诵读方面几乎人人都可以都达到面广量多的积累要求。
        古罗马思想家哲学家奥古斯丁说过: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让我们把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带给学生,在他们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将祖国古典诗文的精髓奠基他们学习成长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