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学结合为抓手,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王冰冰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0
        (琼台师范学院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1100
        要: 琼台师范学院在深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以省级特专业为先导,以工学结合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构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本文总结学院特专业建设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改革 省级特专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无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推出的重大改革措施。高等职业教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而要深化课程建设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和职业能力,则需建构富有高职特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积极推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要求高校密切对接产业行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少本科院校都对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我校在深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以省级特专业为先导,以工学结合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一、明确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上大多沿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技能学习为辅。即使近几年不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但在总体思路上还是走传统老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由学校单方面制定,虽然学校及各专业也会吸取来自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最终决策权还是在学校。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既缺乏与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的衔接性,又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工学结合的实施使学校办学由传统封闭式转变成面向行业、企业开放,使学校独立自主的教学行为,改变为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完成,不仅是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还包括
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核心教学环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势必会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行业、企业骨干专家对学生开展的直接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等,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性质重新调整和定位。我校从自身办学特点和教学改革实际出发,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将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工作,逐步建构和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理清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思路
        学校在学习外校经验、总结自身办学性质和特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共同出谋划策,逐步理清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思路。经过多轮研讨,学校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围绕核心素养,秉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注重课程体系的职业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着力构建一种理论教学、技能实践和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一种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能能力,使学生将学校学习与岗位就业顺利衔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不仅是授人以鱼,主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授人以渔,将知识传授与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这样工作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一个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及工作要素。因此,工学结合课程就是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实施,学生掌握的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的纯理论知识,而是能反映某一个职业或岗位最核心、最关键要素的典型工作任务。我校明确了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后,在两个省级特专业中着手实施,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两个省级特专业根据学校深化教学内涵的建设方案分别制定了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思路。学前教育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适应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以学前教育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突出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专业特。语文教育专业坚持一个突出的培养目标:突出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听、说、读、写、教、研能力和两个面向的服务宗旨:面向农村小学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改革,采取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学习和岗位实践的结合、大学校园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的结合。根据够用的基本理论、突出的职业能力、宽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规格,逐步构建起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能力项目课程。
        三、确定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方式
        2011年起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师范专业学生要通过国标省考的资格证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考试更加重视考核学生的教学实践和对教育教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面临这一新的改革形势,我校学前教育和语文教育两个师范专业发挥原来中师强技能的传统,更加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采取了以任务为核心、以双证书为目标的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外内建立了多个实验实训基地,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工作任务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该专业在校内建有幼儿活动模拟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模拟教学场所,还拥有多个舞蹈厅、音乐欣赏室、琴房等实训场地,各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和实际操作为载体,使学生不仅可以灵活地掌握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具备了向幼儿进行弹、唱、跳、画、表演等综合艺术教育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专业打破原有的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重新设置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能力项目课程,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小学语文教师职
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特点,确定一定的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下面设计一定的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下面归纳数个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实施以引导学生完成各学习任务为单元,使学生在实际演绎和操作中掌握知识和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围绕师范性特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建构起以教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还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凸显学前教育理论+职业技能+艺术特长的课程特,构建了以学前教育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改革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转变,二是从知识授受问题解决实践探究转变。在着力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比例上,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重新建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合理配置课程模块。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的幼教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实习
就业一体化的专业特。
        语文教育专业树立工作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工学结合、学做结合;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程序与方法;完善的重点是实践与训练的环节。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建设:一是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能力项目课程体系,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根据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特点,确定一定的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下面设计一定的学习模块,每个工学结合“学习模块下面归纳数个学习任务。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教育教学岗位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教学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习主题为纲,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课程中拟确定的学习主题主要有语文教师行为过程、语文教师行为领域、语文教师行为研究等。三是转变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驱动、项目训练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四是改造学习情境。打破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尽可能创设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大学校园文化与小学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该专业的《小
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教师口语》、《汉字书写》等课程教学,将理论教学搬进实训现场,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五、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的开发、设置到实施,都需要足够的师资,尤其是行业、企业专家。尽管学前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已经从学校、幼儿园、科研机构等聘请了不少专家,但仍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本校教师的转化,由纯理论教师转为双师型教师。工学结合课程既包含理论又涉及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现场操作技能。该专业的本校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却由于缺乏系统的行业实践学习和锻炼而无法教授实践操作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瓶颈。
        (二)课程实施平台不完善,实践基地无法满足。
        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就在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比例,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大量真实情景中的训练。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都在校内外建有模拟实验室、微格教室等多个实践训练场所,校外也分别在十多所幼儿园和二十多所小学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仍无法满足现有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训练效果无法完全彰显。
        (三)课程评价体系陈旧,评价维度单一。
        课程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传统课程大多实施考试形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工学结合课程则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单纯考试评价方式并不适合这类课程。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任课教师往往给予较为单一的合格不合格等最终评定,没有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细致评价,从而缺乏对学生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引导。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大多数课程正在修订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以到真正能够评定和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方式。
        六、改进措施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人员之间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学
校可以定期派专业教师到行业单位进行锻炼和学习,不仅熟悉岗位环境和技能要求,而且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同时,学校应采取各种方式向行业引进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骨干。通过学校与行业单位的良好合作,保障工学结合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拓展实践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工学结合课程旨在在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这种课程需要的环境需实践实训基地实现,学校应加大对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合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周边地区的优势和相关行业的支持,广泛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