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解决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中遭遇的困难
作者:曾晖泽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7
        作者简介:曾晖泽(1981-),男,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 。(广东 广州/510440)摘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课改课程实施难度较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缺乏清晰明确的人才培育目标学习任务设置和课业文本设计不够合理,教学开展没有真正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建设不完善等。出现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系统统筹地进行解决。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17-03教育专家富兰(M·Fullan)认为: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些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1]。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在一线教师课程实施时难度较大,导致
有人对课改产生怀疑,而回到学科体系教育、技能培训的老路上。出现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需要进行全面研究,系统统筹地进行解决。
        一、对工学结合课程实施存在困难的分析
        1.缺乏合理明确的培育目标以及目标实施不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至于工作是哪种工作,是怎样的工作,这些需要从人才培育目标中寻依据。人才培育目标应当是合理和明确的,比如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地区经贸类服务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这样的目标是统领级的,适应于学校学院层次,不适用于专业层次。具体到不同专业,应该有更细化明确的目标,例如某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珠三角地区中级及经济型轿车为主的汽车4S维修服务站所需的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钣金工和喷涂工、维修前台接待、整车及零配件销售人员等,覆盖了汽车售后服务的大部分岗位。另外,人才培养目标中有关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定位也应当是合理和明确的。对能力目标的不同理解与定位,将对课程实施提出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具有不同的难度和成本。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各校各专业对企业人力需求的研究比较零星,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也缺乏实时跟进,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和合理,目标的实施者难以清晰说出目标的内容,或者同一目标的实施者实际上采用了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目标不当将导致一步错,步步错,学生就业时就会脱离、落后于企业的需要。
        另一方面,好的目标需要落实,目标不能仅仅作为一句空话。就日常教学实施来说,比较难以达成的是能力培养目标,容易存在培养偏差。这里可能原因有很多,如对能力目标认识不够、理解不清,不清楚能力的内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事实性知识传授、操作技能培训比较重视,对能力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畏惧困难,对能马上见到成效的能力目标较有信心,对短期见不到成效、培养难度较大的能力目标缺乏信心和手段;能力评测标准和工具缺乏,导致得不到教学效果的明确反馈而产生目标偏离。
        2.学习任务设置和课业文本设计不够合理
        学习任务的设置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对职业工作内容、方式的科学分析,并结合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学习任务以合理设计的课业文本为载体。近几年,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纷纷推出,出版市场繁荣发展,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教学实施
教材选择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另一方面,许多教材仍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其一,教材设置的学习任务过于强调以不同工作对象来划分。许多教材在学习任务设置上,明确限定了每个任务的研究对象,比如某个学习任务只研究对象A,下个学习任务只研究对象B,罕见综合性的任务,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难以在不同工作对象间建立起联系,无法真正学会工作。而且,这样的学习任务设置,缺乏开放性,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部电影刚开始放映就被观众猜到了结局,使得对整个任务的学习失去了探究性,任务开展变得索然无味。
        其二,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集中单一。在一个学习任务包含的工作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该在何处呈现?呈现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简单化地将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堆成一块,将任务实施堆成另一块,必然给日后教学实施埋下隐患——容易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异化成理论加实操的教学。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现在需要打破,要肢解这个体系,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让其在工作过程的土壤中重新扎根生长。没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没有对工作过程的深刻思考和精心安排,难以编纂出优秀适用的教材。
        其三,部分教材内容的难度较大,超出了普通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Neil Fleming
VARK学习风格模型,不同学习者有不同学习风格,对通过视觉、听觉、读写还是动觉来学习有不同偏好。中职学生普遍阅读能力较差,不喜欢阅读。如果教材内容轮廓不够清晰明了,逻辑结构比较复杂,出现大段的文字,则加大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难度。学生可能很快就放弃了读懂教材的尝试。这样,在开展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去查阅和参考教材或学习资料,工作过程就没法进行下去或者只能低质量地进行,学生需要经常求助于教师,导致难以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
        ·校企合作·统筹解决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中遭遇的困难3.教学开展没有真正基于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状态,使学生学会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自主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到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加操作技能。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等阶段,许多教学实施偏离了这种过程:
        其一,一开始就追求让学生获取全面的信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信息无处不在、不断产生。在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学生并不需要获取所有的或大多数的信息,只需要获取开展任务的基本信息,即学生接触到工作任务后,首先需要明确是什么任务,总体上了解任务涉及哪
些构件、系统或环境。如果在第一阶段教师就讲授大量、全面的信息,接下来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则必然回到了理论加实操的传统教育框架。
        其二,学习任务安排不合理,导致为完成单个任务所需的新信息数量过大。如果在一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首次接触到的新信息,将因难度过大而使学习任务无法开展。
        其三,教师代替学生制定计划。在一次或数次由学生制定计划失败后,学生和教师都对由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放弃继续进行尝试。 工学结合
        其四,教学流程仓促。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意味着教学环节的数目增加,做中学也意味着学生在教学场所的转移次数增加,在目前大班教学为主的现实下,可能出现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相对紧缩的教学时间的冲突,容易导致教学流程仓促、混乱。
        4.一体化教室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各校各专业结合课程改革,建设了大量各具特的一体化教室,一改过去理论课室、实训教室分割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其一,只注重硬件建设,对软件建设重视不够。硬件建设需要的主要是资金,只要资金筹措到位,即可采购完毕。软件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或者不需要太多资金,需要的更多的是时间积累和精心准备,需要坚持不懈去完善。经常看到,一些一体化教室中堆满了各种设备,但当学生需要查阅这些设备的相关资料时却怎样也不到;提供了电脑,但没有相应的软件,甚至没有连接上互联网,失去了利用广袤浩瀚的网络资源学习的机会。
        其二,没有围绕学习任务实际需要布置设备。经常看到采购回一些大型昂贵的最新设备,而开展学习任务需要的一些的小设备小工具又经常不到,或者已经损坏而没法使用。大型设备学生一般还用不太上,或者使用成本较高;而日常使用率高的设备因为损耗率高,没有及时补充、更新和修复。
        其三,有场所,缺制度。一体化教室不但需要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硬件,也需要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制度。实际企业的制度或许不能直接拿来就用,但可以适当修改后用于教学,使学生在一种工作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有利于最终学会工作。
        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及课程实施是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统筹的方法落实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环境适应性,许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及其相互关系,属于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各种特征。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以及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课改课程实施中遭遇的各种困难不能局限于课堂实施层面去解决,相反应该追根溯源到各个层次,统筹落实解决。
        1.确立清晰明确有反馈的培养目标
        根据目标管理SMART原则,理想的目标应该是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成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ound(时限性)的。学校和专业应在经过充分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人才培育目标,明确人才培育目标中能力目标的内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企业调研,在目标中积极体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合理要求,使目标不断进化和完善。向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大众等清晰地传播培养目标,形成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良好氛围。研究开发能力评测监控的体系,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
        2.课程实施从编纂或选用一本优秀的教材开始
        教材应当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自己能够读懂;能反映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有利于开展学生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进行过程性评价。
        3.研究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
        需要研究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规律,以及研究如何在本专业课程中体现这种规律,落实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学习任务。这样,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许多信息在之前的工作任务中已经出现过并为学生所掌握,降低了单个工作任务的实施难度,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让学生自己制定实施计划是非常困难的,尽管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的学生更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但依然比较困难。此时,教师的合理工作可以降低这个困难,比如必要时将任务分解成较小的分任务,以保证工作过程顺利进行下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就计划制定给出各种提示,但不能代替学生制定计划。即使是学生的错误计划,如果执行下去不至于造成损失,不妨让学生继续进行,毕竟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
        计划的实施需要反映工作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工作对象、工具的购置有成本问题,使用起来有成本和效率问题;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最好有企业提供知识上的支持。另外,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必然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需要加以体现。这些都需要作为关键问题提出并统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