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
郭长城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实践教学重要性就需要高职院校应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放在学校内涵建设的首要地位。在提出产业哲学、批判教育学作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理论 实践
高职教育作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其实践教学重要性是其突出特征。那么,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物资载体也就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鉴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开展了广泛地理论研究。例如,李黎明考虑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关系,从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建设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张天波等人根据高职教育是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特点,依据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对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谭波通过生产真实产品或商品项目化教学探究校内实训基地情境化教学问题。通过对文献简单回顾发现: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围绕硬件怎么建、实训教学怎样开展文体开展研究的。理论是实践的行动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为此,开展如为什么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训教学内容怎样选择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为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向,避免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盲目性
具有现实意义。
工学结合
一、理论基础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想主要是来源于高职教育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一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各级政的文件要求。反思一下,为什么高职教育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呢,目前开展的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不也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吗?,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文件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理论基础问题的回答将是剖析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根本问题。
1.产业哲学。从哲学谱系来看,可将哲学看成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四元论。科学哲学对应着自然科学,解决的是人类怎样认识自然的哲学问题;技术哲学是研究人类改造自然问题,但这里将技术视为发明活动,即人造物构思的知识研究;而工程哲学则对应着大型项目造物活动,产业哲学则对应社会人工物制作的哲学。从人才培养角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对应着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哲学基础,具体来说,科学哲学对应认识自然科学活动的一类人才培养,而后者则是主要培养将科学原理转化成技术原理的人才培养问题;而工程哲学是工程教育的哲学基础,对应着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教育;而产业哲学则是培养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哲学基础,即中高职教育的哲学基础。
从上述各类、各级教育哲学基础可知:作为高职教育哲学基础的产业哲学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服务于产业第一线、社会人工物(商品)生产的岗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
经济、就业于产业生产第一线的、以动手技能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从产业哲学角度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奠定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
2.批判教育学。以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课程知识观的传统教育学,将知识视为价值中性的、普遍性的。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背景是19世纪,西方社会启蒙时期,科学理性逐渐在社会兴起,甚至科学是决定社会一切的东西。科学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极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随着对科学理性的反思,提出了科学理性终结科学哲学理论。在此背景下,以美国批判教育哲学家阿普尔为主的当代批判教育学家,通过对知识中性、无价值观的批判性反思,提出了“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课程知识观。根据阿普尔观点,知识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占政治、经济统治地位的集团所决定的。由此可见,根据产业哲学理论所推理出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中“谁”就是指学生未来的服务于的行业与产业。各级政府所倡导的政府参与,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业合作进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精神恰恰就体现了批判教育学的思想。
二、实践研究
在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论基础之上,回顾笔者所在单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历程,也说明理论基础研究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指导意义。为了根据上述理论搞好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学校在政
府和行业协作下,与多家合作企业对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方案论证。基体体现了批判教育学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微观政治哲学思想。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施建设、实训内容选择都是由代表地方经济的主流的行业、企业的基本利益。
1.基础设施建设。在上述基本原则指导下,为了在基体实施中体现企业利益。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合作企业要求,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建筑面积9000平面米。与合作企业生产相对接的教学花处理的机电实验实训中心、机电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各类教学设备和仪器近1000台套,固定资产约1000万元。
2.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合作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培养学生和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开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目前实训基地配备13名专职教师,其中硕士1人、本科6人、大专2人(其中一人本科在读),实验师1人、工程师1人、技师7人、高级工6人。
3.管理机构设置。机电工程系系主任兼任现代机电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主任,下设教学办公室和生产办公室。实训基地将教师队伍建设视为第一要务,制定有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训基地在有计划地引进人才的同时,还长期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最大程度的挖掘各自的最大潜力。同时大部分专职专业教师也会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故实训基地拥有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实验师、工程师、技术工人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队伍。
4.引起入校对外合作。为了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现引企入校4家,并对引入企业进行全方位有效的管理。
5.社会服务。
5.1零部件生产。促进“产学”模式,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技术设备能力优势,部分实训指导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外,独立完成外单位来料加工任务。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在对外加工过程中,给院系带来创收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能力。
5.2社会培训。为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育资源、教学设备设施资源,满足其他院校的技能培训要求,实训基地与其他兄弟院校长期合作,在完成本系实践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每年接待合作院校的200多人,13000人课时的技能培训并技能鉴定;同时实训基地每年还接待部分社会人员的各种技能培训,为地方的经济发展贡献者微薄之力。做好了对外培训的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对外宣传工作,并对外具有了较好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之,经过五年来,笔者所在单位进行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历程,不断通过开展基地理论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111-113.
[3]张天波,徐海娟,胡思扬.基于行动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37-441.
[4]谭波.基于工学结合建设高职校内实训基地[J].机械职业教育.2015,3:11-12.
[5]林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5-30.
作者简介:郭长城(1981—),江苏扬州,硕士,职称:工程师、技师,研究方向:机械学与高职基地建设。
高校管理
经营管理者 M'24 an age r J ourn a l
3